谢世楞 1935年出生于上海,浙江慈溪人,原任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现为该院高级技术顾问,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交通部技术顾问,交通部专家委员会委员。 所著论文成果被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和欧盟等有关文献多次引用,所提出的直立堤前冲刷公式,被称为谢氏理论和公式,并被纳入交通部防波堤规范和收入美国《海岸工程手册》。多篇论文在各种国际会议上发表后,引起关注。
简介
谢世楞(1935-),著名海岸动力及海岸工程设计专家,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籍宁波慈溪,1935年5月20日出生于上海市。 1956年8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分配到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1958年调到交通部第一航务勘察设计院工作至今。1979年11月,谢世楞到荷兰德尔夫特理工大学海岸工程研究室深造,师从世界著名海岸学专家拜克尔教授。他长期从事港口海岸工程的研究设计,主持编写了《交通部海港水文》和《防波堤设计施工》两本规范。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直立堤前冲刷计算公式,被称为谢氏理论和公式,纳入交通部防波堤规范,并且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和较大的影响,曾被多种传记中心列入世界名人录。多年来,他主持完成设计、科研项目100多项,其中国家重点及大中型项目40多项,业绩卓著。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交通部优秀设计一等奖2项,交通部科技进步奖2项,联合国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1项,并有1项发明由中国专利局授予了发明专利。在水工建筑,特别在深水防波堤方面,有国内外领先的独创成果;在海港水文,特别是波浪和泥沙理论方面造诣很深,奠定了我国海岸动力设计条件的理论基础。
1998年-1999年提出了淹没情况下半圆型防波堤上的波浪计算公式,已在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中被采用,具有良好的效果。他所著述和创立的直立式防波堤前冲刷的理论及公式,被国际上有关专家称为“谢氏理论和公式”,并被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的有关科技文献多次引用。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生平
出生
谢院士生于1935年,年轻时喜爱绘画,一直想报考建筑系。可一个偶然机会,他的中学老师说起港口建设的重要与当时人才的匮乏,谢院士在高考时便毫不犹豫地填报了港口和航道专业,从此直接参与了国内多项港口、码头、航道的设计、建设。
谢世楞以优异成绩从大连工学院(后来的大连理工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水运设计院工作。打那天起,他就与大海、海港和波浪理论结下了不解之缘。1958年秋,由于设计院机构调整,谢世楞来到了天津交通部一航院,一干就是50年。1958年后,他相继参与了秦皇岛港8号、9号泊位沉箱码头和防波堤的新建工程,天津新港南、北防波堤整治工程,青岛港的防波堤工程以及天津新港大沽灯塔的设计工作等,这些工程的特点除了结构计算外,都是与波浪作用有关。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对外贸易来往日渐增多,外贸海运量猛增,对港口码头的等级要求越来越高,但在海岸工程理论方面,如对波浪、泥沙的研究以及试验设备等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不少差距。谢世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定出国求学,用国际先进的建港技术回报祖国,发展祖国的港口事业。
谢世楞报考了教育部选派到国外进修的留学生,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年港口工程专业赴国外进修的三名人员之一。他主动要求到荷兰代尔夫特(Delft)理工大学海岸工程研究室深造,师从世界著名海岸学专家拜克尔教授。
有这么一段插曲。鉴于谢世楞“进修生”的身份以及中国当时港口和海岸工程的实际水平,拜克尔教授开始时安排谢世楞研究海浪对海堤上人工护面块体的内力分析工作。谢世楞一听心凉了半截:“这方面研究在国内也能做,学不到拜克尔教授的核心技术,我何以提升国内港口建设水平、报效祖国?”他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拜克尔教授在惊诧之余也深为谢世楞的爱国热忱、求学精神感动,决定让他研究当时最前沿的波浪冲刷理论——也是他自己的专长。
谢世楞没有让恩师失望,两年后,他提交了论文《直立式防波堤前的冲刷形态及其对防波堤整体稳定的影响》,对有关的计算理论提出了突破性的观点。论文发表后,成果被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和欧盟等有关文献多次引用,所提出的直立堤前冲刷公式,被称为“谢氏理论”和“谢氏公式”,之后还被纳入当时的交通部防波堤规范,并收入美国《海岸工程手册》。
拜克尔教授当面没有太多的夸赞,却作出了两个“破天荒”之举,其对弟子的称赞与自豪胜于千言万语。其一,在正式出版的论文上,他在谢世楞的名字前加上了“荷兰代尔夫特(Delft)理工大学海岸工程研究室研究员”的头衔,按照荷兰惯例,研究室主任有权力选聘研究员,这等于他已默认此点。其二,为谢世楞论文正式出版,并将其中50多份寄给全世界相关领域最权威研究机构收藏。在荷兰,研究生也还没有正式出版论文的资格,更可况谢世楞“进修生”的身份?给全世界最权威研究机构寄发50多份论文更是少中又少的举动。
受美国《土木工程实践》设计手册主编的邀请,谢世楞为该手册编写了“波浪对建筑物的作用”一章,在该书中也包含了他的直立堤前冲刷公式的成果。直到现在,这个理论和公式仍是有关国家研究机构从事该项实验研究的一项依据。在一次深水防波堤国际会议上,德国专家说,“谢世楞先生是世界上同时用规则波和不规则波完成动床模型研究直立式防波堤前冲刷问题的第一人。”
1981年回国后,中国港口正处于大发展阶段,当时外贸海运量猛增,港口出现了接连不断的严重堵塞局面,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为加快我国港口建设步伐,他夜以继日地研究世界先进的港口设计成果,结合我国港口和海岸的特点,撰写出70多篇学术论文,对我国港口设计和海岸工程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由于业绩突出,谢世楞198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获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始终把自己当作浩瀚大海中的平凡一滴水,从不图名利,与青年工程师合作撰写的论文,署名时经常把青年人的名字摆在前面。他不为金钱所动,面对“红包”和“吃请”浪潮的冲击,坚强得犹如一座防波堤。为单位创造千万元以上的效益,他却从未领过额外的奖金,他认为,“这是他份内的工作”。
当问及成功背后的原因,谢世楞院士告诉记者,他的成功离不开大家的关怀与帮助。他还谦虚地说:“我成功的奥秘,不过只有勤奋而已。”
个人荣誉
谢世楞主持的设计与科研项目,曾获得中国国家优秀设计金奖、银奖和国家质量银奖共计3项。
曾获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共有3项。
获得中国交通部优秀设计一等奖有3项,交通部科技进步奖2项。
曾获得联合国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
有3项发明被中国专利局授予了发明专利。
还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论著成果
谢世楞院士是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天津大学海港系兼职教授、海岸动力及海岸工程设计著名专家,国有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天津市授衔专家,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他从事海岸和港口动力及海岸工程设计工作40年来,完成设计100多项,其中有国家重点及大中型项目40多项,业绩卓著。在水工建筑特别在深水防波堤方面有在国内外领先的独创成果;在海港水文特别是波浪和泥沙理论方面造诣很深,奠定了我国海岸动力设计条件的理论基础,曾在国内外发表论50余篇,有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价值,有些是海岸工程界的重要著作。所创造的直立提前冲刷公式,多次在国际会议和刊物上被推荐使用,被称为“谢氏理论和公式”。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和较大的影响,曾被多种传记中心列入世界名人录。他主持的设计与科研项目中,获得国家优秀设计金、银质奖和国家质量银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交通部优秀设计一等奖2项,交通部科技进步奖2项,联合国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1项,并有1项发明由中国专利局授予了发明专利。
个人影响
谢世楞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高深的理论水平,其设计构思大胆创新,成绩卓著。曾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和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等称号。他曾在国内外发表论著50余篇,有极高的科学性、创造性和使用价值,其中有些是海岸工程界的重要著作,在海岸工程技术领域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谢世楞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被聘为天津大学教授,担任港口海岸工程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硕士、博士生,为天津大学港口海岸工程和工程力学学科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谢世楞院士为大连理工大学双聘院士。
谢世楞现为中交第一航务勘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享受教授级待遇的高级工程师、天津大学海船系兼职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天津市授衔专家,中国海洋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水运工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水利研究学会海洋水力学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