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带来的“甜头”

   日期:2019-03-15     浏览:297    

“要是普通的住宅工程,BIM的威力还真不能完全体现出来。北京市档案馆新馆这样的高端公共建筑为BIM提供了最好的应用舞台。正因为有了BIM,工程的管线综合排布碰撞问题得到迎刃而解,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避免了返工带来的各种浪费。”北京住总集团北京档案馆新馆项目部机电专业负责人、“启明星”QC小组骨干张立瑞说,他已真正尝到了BIM带来的“甜头”。

北京市档案馆新馆工程是北京住总集团近年来承接的规模最大的单体工程,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地上10层,地下2层。工程竣工后,将充分体现“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服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查阅中心、电子文件管理中心”五位一体功能,成为北京又一城市功能标志性建筑。北京住总集团对这一高端工程建设极为重视,将工程质量目标明确锁定在获得国家最高质量奖——鲁班奖。“百年建筑,质量第一,确保功能,绿色经济”。工程开工时北京住总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王宝申就提出了“十六字”要求。

据悉,北京市档案馆新馆工程属于“三多”工程,即系统多、设备多、管路多。涉及机电工程的有29类系统,包括消防、空调、通风以及各种水路电路等等;各类设备机房共有62间,各类设备130多台;各类明装管路近13万米,线槽1.8万米,通风管7.7万米。由此可见,机电专业是档案馆新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前做好施工策划,真正做到施工过程的细部控制,是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的重中之重。

对于工程的管线碰撞问题,如果只靠传统的施工技术,由于平面图纸不能全面反映各管线的相对位置,所以往往是在施工过程中才发现问题,经常出现返工,大大浪费了人力和材料。项目部在引进BIM技术以后,以平面图纸为依据,以实测实量数据为参照,建立起3D模型,清晰地展示出管道的走向、位置和标高等,做到模型与现场实际完全符合。管道在哪里出现了碰撞,在模型图上一目了然,项目管理人员便可在施工前协调相关作业班组,及时解决问题。

张立瑞一边在电脑上翻看着模型图,一边说:“有了BIM,安排的施工工序就特别合理。轮到谁干活儿,谁就进场。没轮到的,就给其他班组让路。”

项目部靠BIM技术不仅解决了管线碰撞问题,还采用其中的剖面调整法制作组合支架,保证了机房内的空间分配合理,管线错落有致,既方便各专业管线准确入位,又提高了工程观感质量。

此外,BIM技术在施工材料计算方面也有大用处,能将所需材料数量精确到“个”位,从而减少了资源浪费,降低了施工成本。据了解,项目部仅在阀门这一项材料的使用上就节约了20余万元。

据介绍,在办理图纸变更时,BIM同样不可或缺。建立3D模型就相当于虚拟施工,利用这个过程审核图纸,事半功倍。项目部邀请业主、设计和监理单位参加图纸会审,将各专业的图纸录入3D模型中,用模型演示要说明的图纸问题,由设计单位当场核实、解决、确认,这样就能大大节省图纸变更时间。

2015年4月,从项目部传来喜讯,“启明星”QC小组发布的创新型QC小组课题《基于BIM技术管线布置调整方法创新应用》荣获2015年北京市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成果一等奖。评审委员会给予了这样的评语:“题目新颖,思路清晰,阐述全面,切中了BIM技术应用方法普遍缺位的现状,为BIM机电技术人员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为工程质量创优奠定了基础。”不久之后,该课题又荣获了全国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二等奖。

来源:中国建设报

 
下一篇:

第33届室内设计学术论坛暨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35周年系列活动“环境设计”华中论坛年会隆重举行

上一篇:

是谁绊住了BIM应用的脚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