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

   日期:2019-03-14     浏览:260    

中国知识界20世纪80年代创造的“城镇化”新概念是对西方“城市化”概念的传承与创新。西班牙城市规划师A·塞尔达在《城市化概论》一书中首倡“城市化”一词。国家“八五”计划中首次出现“城市化”一词;进入21世纪后,国家“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均采用“城镇化”一词。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2007年温家宝进一步明确提出“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201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城镇化”一词既突出了“城”(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也涵盖了“镇”(建制镇),揭示了中国五个行政层级的城镇体系特征和城镇协调发展诉求。

总体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本上走的是粗放外延式的传统城镇化道路,主要表现为城镇化速度与质量不匹配,速度高但农民市民化程度低;资源配置效率低,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特征明显。新型城镇化道路应当是一条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导向,坚持集约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多元形态、四化同步、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道路。

集约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就是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突出位置,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坚持集约型、生态型城镇化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土地、能源、水资源等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促进人口与产业协同集聚,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低碳型城镇和紧凑型城镇。

多元形态,就是要走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型城镇化道路。根据城镇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主体功能区定位,既要重视发挥大城市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培育建设一批城市群,规避大城市的“城市病”,也要重视通过有序县改市、经济发达镇扩权改革,优化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和空间布局组合,提升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人口、人口集聚功能。

四化同步,就是要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的城镇化道路。重视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夯实城镇化的产业根基,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规避“农村病”,形成城乡互动、融合发展格局;推进信息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大力建设智能交通、智能建筑和智慧型城镇,提高城镇品质和管理水平。

以人为本,就是要走发展成果由城乡居民共享的城镇化道路。李克强总理今年3月17日在“两会”答记者问时明确提出,“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包容性城镇化,通过户籍改革、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的建立,积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下一篇:

转发《关于征集社会组织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优秀案例的通知》

上一篇:

“小地方”,靠什么吸引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