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建筑应立足长远因地制宜

   日期:2019-03-14     浏览:198    

    编者注:10月20日,能源世界有幸采访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有为。通过此次采访,我们能深深感觉到他的忙碌,除了担任行政职位外,还要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并受邀到国际及国内各地峰会论坛推广宣传绿色建筑有关理念。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绿色节能的推广工作迫在眉睫,我时时刻刻总有一种‘紧迫感’、‘焦急感’”。 千军万马共同推进绿色建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仇副部长关于绿色建筑委员会的工作,有两句重要指示:第一是,要千军万马的搞绿色建筑;第二是,如果委员会拿不出有水平的学术报告和论文,那我们还需要这个绿色建筑委员会吗?如果只是依靠绿色建筑委员会成员这几个人,我们国家这么巨大的绿色建筑事业该怎么完成?所以要发动千军万马来发展绿色建筑。通过在全国各地成立绿色建筑委员会分会的方式来推动发展。目前浙江、广西、深圳等地都已经成立了自己的绿色建筑委员会。山东、河南、厦门、青岛、广州等地也开始启动绿色建筑委员会成立的事宜。而这个绿色建筑委员会里几乎都是各个方面的资深专家、权威学者,应该为国家政府拿出一些实用专业的建议出来。
    目前绿色建筑委员会已经或即将成立十个学组:绿色商业建筑组、绿色规划设计组、绿色智能建筑组、绿色工业组、绿色产业组、绿色建材组、绿色技术组、绿色施工组、绿色房地产组、绿色人文组。
    在此,特别要提到绿色工业,我们国家有的地方生产卷烟,工业条件好一点的地方,比如上海,每生产一根香烟需要0.5g标准煤,而有的地方每生产一根香烟,可能就需要0.6g或0.7g标准煤了,这里面显然大有文章可做。但工业建筑太复杂,有纺织厂房、冶金厂房、轻工厂房、医药厂房、IT厂房等等类型,数不胜数,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不断有新的工业厂房类型和新的生产要求会被提出。绿色工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规模一般都比较大。比如一个工业厂房,它本来每年的耗电量大概是人民币1000万元,如果是绿色工业厂房,每年省出200~300万元是很轻松的,这相当于有些住宅小区整整一年的用电量。所以在绿色建筑领域里,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要有所侧重,两手齐抓。工业学组由建研院吴元炜担任组长,成员包括江亿院士、李百战教授等专家学者。
    还需要提及的是人文学组,因为绿色建筑需要有全民意识,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绿色建筑,人文学组由陈宜明司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
    绿色建筑标准要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比世界很多国家都晚。英国在1990年,出版了世界第一本绿色建筑方面的标准。美国比英国晚了八年,在1998年出台了相关的标准。我国又比美国迟起步了八年,在2006年才有了第一本绿色建筑标准。所以应该说,比起发达国家来说,我们整整落后了有十多年的时间。但是起步虽晚,我们最大的优势,是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所以发展的速度是很快的。
    推广绿色建筑,应该强制立法。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已经将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有关规定进行了法律约束,而我国,绿色建筑有关标准还处于推荐阶段,下一步工作,应该考虑强制立法。
    2008年9月下旬,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受邀参加在澳大利亚举行的世界绿色建筑峰会。在第一天和第二天的会议中,美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国的发言提及中国每年的CO2排放量高居世界第一、中国的环保成就效果甚微、中国的建筑节能水平太低等方面——似乎给世界这样一个印象:中国对全球的温室气体效应犯有不可饶恕的罪过。第三天会议上,我在发言中,对世界环境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并详细介绍了中国政府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国家对环境保护投入的力度、能源利用、中国建筑节能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型公共建筑的监管、民用建筑节能改造等方面的情况。发言结束后,全场爆发热烈的掌声。
    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就一定要考虑因地制宜,考虑各自地区的实际情况。一般来说要考虑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是气候条件。比如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漫长且寒冷,夏季平均温度不会太高,因此建筑主要需考虑的应是如何保温防寒;而南方沿海地区常年天气炎热多雨,建筑主要就该注意通风排水。
    第二是资源条件。建筑不一定规模越大就越好,如果当地的资源条件达不到建筑的规模而非要追求那样的效果,结果只能是大大的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可能还会有适得其反的结果。仇副部长曾举例说过,陕西的窑洞,冬暖夏凉,就是一种绿色建筑。
    第三是自然条件,如当地有没有地震历史,雨水是多是少,地形条件如何,交通情况怎样,都是决定具体的怎么发展绿色建筑的条件。比如建设中水回收,最好就是顺着地势,在最低洼处建造回收口,既节水又省工。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成都市在规划绿色建筑的时候,曾经考虑过利用太阳能,但最后还是否决了。因为成都的地形是一个盆地,四周的山脉会影响阳光照射,气候条件又是阴湿多雨,根本没有多少太阳能可供利用。
    第四是经济条件。比如,某地区自来水的价格特别贵,如果在这个地方推广中水回收的技术,那就会很受欢迎。有人说搞绿色建筑,要跟国际接轨。我个人认为,不存在跟国际接轨的合理性。因为美国是美国的经济条件,法国是法国的经济情况,我们有的地方人民根本就达不到那样的生活条件,跟人家的高科技如何接轨呢?
    第五个是文化条件。我们国家各地都有很多民俗习惯和文化背景,有些少数民族地区还要考虑到民族文化。建筑风格和文化是分不开的,绿色建筑是建筑的一种,自然也就离不开文化因素。
    因此抓绿色建筑的普及,应该抓大放小。各省应该有一个中心的思想和标准,具体到各地区,就应该让地方根据自己的条件,因地制宜的编制各自适用的标准。
    绿色施工起步晚空间大
    下面我们来重点关注一下绿色施工的问题。关于绿色施工,在国外由于管理水平高,不存在专门的规章条例来约束施工。而中国的建筑行业,是典型的粗放型行业。当初我国开始抓绿色建筑的时候,是先抓设计院,再抓绿色施工。结果这个差距就大了。因为施工企业人才少,施工条件不好,基本都是人工操作,电脑和科技运用的程度不高。于是现在的情况是,施工跟设计起码差了有十年的进步程度。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成立了一个科学技术小组专门研究指导绿色施工的课题,并已经写出一个《绿色施工导则》。把国内一些大的建筑公司组织起来,向他们讲解这个《绿色施工导则》,推广绿色施工技术。
    在《绿色施工导则》中对绿色施工定义时,“通过科技管理和技术进步”一句中,把科技管理放在了前面,证明在管理和技术的选择中,更为重要的还是管理。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大量的浪费建筑材料,所以在绿色施工的定义中,建材放在了第一位。但导则是编制出来了,真正要落实到施工过程中实行,还是会有很多问题要暴露出来的。建议在施行的时候,一定要抓示范工程,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我们曾经做过统计,在施工现场耗能数据统计出结果后发现,只有10%是生活区耗能,其余的90%都是在生产区消耗掉的。但具体的数据,比如在我国南北方各地区,每平方米的施工现场用了多少水多少电,居然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出现过科学的统计数据。其实这样的统计很简单,完全可以在施工中具体体现出来。比如在布置施工现场时,安排好各处的电表,对一些大功率的用电器,采取单独电表计量的方式,如塔吊等;对一些施工器械,应该提前做好统计表,产地、型号、大小、功率、耗油量或耗电量、使用寿命和已使用时间等。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注意不能出现“小马拉大车,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大功率的器械去办小事是浪费;小功率的机器去拉大活是空干。
    施工的节水也很重要,尤其是对一些水资源不够丰富的地区来说,比如深圳。去年我在深圳考察一个项目,是三栋33层的高楼,地下带车库的建筑。施工单位在施工时想出了一个办法:在楼顶开了三个孔,深圳的雨水很多的,下雨时把雨水收集起来,并由这三个孔连接到地下储藏了起来。为什么要在地下呢,因为深圳的阳光也是很充足的,如果置于地表,蒸发量就太大了。结果这个工程从开工到完工,没有使用过一滴自来水作为工程用水。前不久在上海召开的一个会议上,有美国专家指出,中国绿色工程目前面临最严重的不是节能和节材,而是节水。我国实际的情况是,大部分地区存在缺水现象。北方很多地区是干旱型取水,南方则是污染型缺水。拿上海来说,濒临长江,却还是缺水。上海有的专家就是这么说的,长江流到上海的时候,已经是一盆洗脚水了。这样的情况太让人痛心了。所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筹备成立水协会,专管建筑和施工节水工作,希望未来情况会越来越好吧。
    建筑节材,在《绿色施工导则》中规定了,建筑垃圾要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要争取就地消化。建筑模板应该在允许的范围内循环使用,有的地方用过一次就不再用了,形成了浪费。 
    此外施工最主要应注意控制扬尘和噪音的污染,尤其是在附近有居民的地方施工。可以使用噪音测试器控制噪音。有一些噪音太大的地方,可以采取封闭施工,尽量使噪音不外传。有些噪音没法封闭,比如塔吊的声音,可以使用橡胶制品垫在金属接触点来减少噪音。汽车的噪音可以控制安全驾驶,严禁鸣笛等。扬尘的控制目前还是很困难。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有一个简单的标准,土方不能堆过1.5m,扬尘不能高于50cm。但是在使用高像素相机对现场空气拍摄后发现,效果也并不好。
    所以说,绿色施工是大有前途的,无论是节水节材还是节能,都是可以具体的为国家节省出一点一滴的资源的。而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变化,对施工的绿色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前段时间在杭州的一个施工项目上,项目负责人介绍说,他们给工人装上了空调,因此觉得自己可能不够绿色不够节约能源。但我当时就很赞成这样的行动。因为在高温的环境下,工人如果晚上睡不着休息不好,第二天就很有可能会出安全事故。而且工人也可能会自己使用电风扇或者是不停放水洗澡。那么相比之下,给建筑工人们装上空调并严格控制开关的时间,确实是更节能更绿色的方式。所以绿色施工和市场经济一样,都要讲究以人为本。
    还有一个要强调的概念就是,没有所谓的绿色施工企业。绿色施工只是针对某一个工程项目而言的,它和绿色建筑也不能划上等号。也就是说,绿色建筑不一定是绿色施工,绿色施工也不一定是绿色建筑。当然,一栋绿色建筑在施工时也是绿色施工,这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最好它还能同时也是绿色设计。而绿色施工企业这个概念目前还不存在,也许一家建筑企业旗下的某一个工程是在实行绿色施工,但不能因此就认为这是绿色施工企业。
    近两年建设部建筑节能检查结果显示,我国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满足节能要求的大约有90%,而施工阶段达到节能要求的则只有70%左右。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其实还是我们推广落实的力度不够。这种现象其实不止在建筑行业出现,在我国很多行业都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企业在检查阶段就在实行绿色施工,检查过去了就又回复原貌;有的企业甚至从一开始就存在两套图纸和两套办法,对建设部的检查持敷衍应付的态度。很多开发商也是认识不到位,觉得做建筑节能会增大投入,搞绿色施工会增加成本。这样的情况其实不在少数。我们应该目光放长远一点,应该看到增加的成本很快就能通过建筑节能省回来。
    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努力做好它,留给后世子孙们,一个很好的生存环境和空间。希望能发动更多的人,来关注和投入到我们的绿色建筑大业里来。

(摘自能源世界)

 
下一篇:

转发通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二号通知)

上一篇:

我国绿色建筑现状和设计对策分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