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学会在省科协、省住建厅、省民政厅的领导下,在各分会、专委会、地方学会、单位会员和广大会员的支持和积极参与下,理事会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为指引,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省住建厅城乡建设工作的总目标,以改革的精神,务实的态度,积极组织开展学术交流、科技咨询、技术服务、专业培训、科普宣传等多项活动。现将2014年学会工作汇报如下:
一、认真部署,扎实推进学会工作。
1、年初安排全年工作。
2、年中阶段性小结。
3、年终总结,交流学习。
二、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我省城乡建设。
2014年,我会始终把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放在学会工作的首位,举办多类型、多层次的学术活动。结合我省城乡建设工作总目标,针对城镇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及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和交流。据不完全统计,全年我会及分会、专委会及地方学会举办各类学术年会、学术报告会、现场交流会和新技术、新产品推介会等共 63 次,征集交流学术论文430篇,共有11300人次参加了交流活动。
1、围绕工程建设开展学术交流。
工程结构专委会举办了两次学术交流活动,共340人次参加。重点针对建筑隔震、减震设计中的各种难点问题和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进行探讨和宣贯。
武汉土木建筑学会举办了《结构无定式》专题讲座,100多人参加。主要内容是“工程项目对规范和惯常处理办法的再思考”。从“混凝土结构风管穿梁的无奈与创新”、“铁路客站雨棚设计逼出来的美观隔撑专利”、“桁架上弦是否设斜腹杆及桁架与柱顶连接方式探索”几个方面讲述。
2、围绕绿色建筑和新能源利用开展学术活动。
地源热泵专委会多次组织专委会成员参加和协办全国性专业会议。3月28-30日,组织会员单位参加 “第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4月26-27日,在武汉协办了“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疑难问题解析及应对策略研讨会” ,200余人参加会议。9月12 -13日,专委会作为支持单位,参加了在杭州举行的“2014第六届中国地源热泵行业高层论坛”。会上,专委会主任委员陈焰华、副主任委员胡平放分别作了题为《湖北省地源热泵的工程应用和技术发展》、《地源热泵测试》、《系统优化及项目效果评估分析研究》主题报告。10月28-30日,组织专业人员参加“第十九届全国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会议针对目前国内外绿色低碳、建筑能效提升等发展形势,探讨暖通空调行业突破资源和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应对之道。11月6-7日,组织专业人员参加“第四届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联盟大会”,并向大会提交了8篇论文。
暖通空调专委会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产、学、研学术交流活动。年初,举办了“湖北省第三届制冷空调研究生学术年会”,全省高校制冷空调专业的师生和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共1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对制冷空调的前沿理论和企业制冷空调技术进行广泛交流,使科研、教学、产品生产相互结合。每年一次的年会已成为我省制冷空调专业的学术盛会和品牌工程。3月19日,专委会组织推介“赛莱默水泵系统节能与绿色建筑应用技术”。来自各大设计院与高校的60余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通过交流,对该应用技术有了进一步认识。
3、围绕城镇化建设和市政基础设施开展学术交流。
江汉石油土木建筑分会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以长江大学为学术交流平台,多次邀请国际和国内学者为广大会员和师生开展学术讲座。2月27日,邀请美国学者和北京专家作题目为《城市品牌塑造的大设计实践》的报告,共400余人参加了会议。3月12日,邀请长江大学王艳安博士作题为《城市风貌与城市特色》学术报告、郑辑宏高级建筑师对台湾建筑考察成果《沉潜的现代—台湾当代建筑》的报告,共200余人参加。4月、5月,分别邀请中广核高级工程师李忠诚为会员作题为《我的核电梦》的报告、杜国锋博士作题为《美国高校校园建筑印记》的报告,共210名师生参加报告会。
市政工程专委会以挂靠单位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院庆60周年为契机,从5月至10月举办了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先后邀请了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顾国荣、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博导陶涛教授、同济大学博导兼国家公安部及住建部城市交通“畅通工程”专家组副组长杨晓光教授等15位知名专家,为工程技术人员讲授《基坑和建筑桩基的风险控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污泥处理》、《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相关技术》、《城市立体化视角下的地上地下一体化》等前沿理论和研究成果。这次系列交流活动共举办了15场专题讲座,来自全省规划、交管、监理、施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共1000余人次参加,使参会人员深受启发。
铁路公路桥梁专委会多次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开展技术交流活动。4月11-13日,组织会员参观佛山西站和跨柱丹路特大桥建设工地。5月14-15日,组织会员到黄冈长江大桥施工现场交流,这座公路铁路用桥是由大桥局设计院设计,是目前世界主跨最长的公铁两用长江大桥。7月12-13日,组织相关单位会员考察参观南京有轨电车。10月30-31日,组织20多名会员到中铁四院设计的跨越长江的悬索桥——重庆江津中渡长江大桥施工现场,了解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并对下一步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电算应用专委会10月30日邀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术才作了题为《隧道突水突泥灾害源超前预报和治理研究新进展》学术报告。通过江西水莲隧道案例,阐述了突涌水灾害控制的理念以及联合反演法、水泥浆堵水等勘察治理方法。报告会使更多的技术人员对灾害源超前预报及治理的研究有了更新的了解。专委会主任委员瞿伟廉教授研发的“大跨度漂浮型铁路斜拉桥列车制动响应智能控制新技术”荣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为专委会赢得了荣誉。
4、围绕工程勘察和地基工程开展学术交流。
元月4日,土工基础专委会组织会员单位的有关技术人员在中建三局武汉绿地中心项目现场举办了技术交流会。项目部总工给大家介绍了武汉绿地中心项目的总体情况及施工工艺流程和重要施工技术,着重介绍了该项目的深基坑施工技术,并参观了深基坑施工现场。80人参加了此次交流活动。
11月13-16日,武汉土木建筑学会与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基坑工程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第八届全国基坑工程研讨会”在汉举行。我会作为支持单位之一,组织我会相关机构和会员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研讨会。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武汉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金志宏主持会议,省住建厅总工程师、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徐武建到会致辞。各省共6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工程院院士龚晓南、大师范士凯及刘祖德、唐雨耕、顾金才等专家分别作了题为《深厚软粘土地基中基坑环境效应的几点思考》、《深基坑地下水控制—封堵为主还是疏降为主的对比反思》、《深基坑工程的若干误区及解决办法》等专题报告。
3月,工程勘察专委会组织专家研发的《湖北省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设计计算软件》进行了鉴定。10月,专委会在恩施市召开了“中南勘察设计情报网站2014年会暨学术交流会”。中南地区60多位代表参加,交流论文10篇,实例探讨和研究土工基础和工程勘察中的理论和学术问题。学术氛围浓厚,交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5. 围绕新“标准”和新技术开展学术交流。
建筑给排水专委会为了准确运用好《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多次组织专业人员赴北京、西安等地参加学习宣贯新的规范。还邀请武汉市审图办及各大设计院的总工程师交流对新规范的理解,并探讨便于操作的具体做法,有利于工程技术人员对新规范的使用,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6月10日,在中南建筑设计院举办“威派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产品推介会”,介绍 “无负压供水设备的运行机理”。各设计单位会员50余人参加推介会。8月25日,组织给排水专业人员到武汉鑫汉通管公司生产一线参观学习,了解各种管道的生产工艺流程及性能,对今后方案的设计和选择起到重要作用。
5月,建筑电气专委会结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的颁布执行在中南建筑设计院组织了宣贯活动,我省及湖南、河南省相关设计院的电气专业技术人员及图审人员300多人参加。邀请了规范主编、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质检中心副主任丁宏军研究员介绍了规范修编资料,并对如何执行新规范作了详细的讲解。8月,与飞利浦公司在中南建筑设计院联合举办《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宣贯活动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详解暨智能绿色办公照明》交流会。邀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采光照明委员会主任委员赵建平对该《标准》作详细的讲解,飞利浦公司技术专家介绍了先进的绿色照明技术与相关产品。
4-6月,城市燃气专委会组织专家对《建筑燃气安全技术规程》(D1342/T408-2006)、《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点)安全检核平价标准》(DB42/T560-2009)、《湖北省燃气行业服务规范》(DB42/T505-2008)等相关地方标准进行复审工作,并对这些规范的执行情况作出复审报告,提供给业务主管部门。
6. 围绕建筑文化与建筑风格设计开展学术研讨活动。
4月,建筑师分会与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设计分会、《建筑设计管理》杂志社在武汉联合举办“第三届全国优秀建筑设计学术交流会”。全国各地300多名建筑师代表参加这次学术活动。分会理事长桂学文总建筑师、李春舫、唐文胜及刘均副总建筑师分别在学术交流会上作主题发言。桂学文总建筑师以“武汉保利文化广场”为例,演讲了《超高层建筑创作及节能设计》,并与参会代表现场进行对话与交流。
2014年,我会在省住建厅的统一安排下,积极参与“荆楚派”风格的研究和各项具体工作。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会影响力和凝聚力。
1. 举办大学生设计竞赛。
5月23-25日,我会与省教育厅、省住建厅在武汉理工大学共同举办“第二届湖北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省22所高校62支队伍共240余人参加竞赛活动。此次竞赛活动评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25名,优秀组织奖3名。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举办大学生科技创新论坛。
3. 举办学会网站建立十周年纪念活动。
学会网站从建立已走过了十个春秋,为学会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增强学会网站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学会组织开展了以“回顾历史、诉说今朝、展望未来”为主题的征文纪念活动。先后收到《学会网站和我们在一起》等10多篇文章。十年来,网站受到广大会员的支持和肯定。
4. 组织考察活动。
8月16-18日,我会协同省专家委,与中建四局、施工技术专委会联合组织相关专家赴贵阳考察并举办“超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交流暨现场观摩会”。40多名专家考察了贵州第一高楼双子塔项目。同时,还考察了奥体中心、博物馆等工程现场。此次考察活动,走出湖北学习外省经验,对我省建筑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将起到促进作用。
5. 征集和评选优秀学术论文。
组织推荐“第四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共征集13篇论文,其中工程结构专委会2篇,施工技术专委会9篇,绿色建筑与节能专委会2篇。经专家评审,获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9篇。
6. 组织参加201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
7. 联合举办2014年国际城市建设博览会。
9月19-21日,我会与湖北省建设科技发展中心、武汉市中建国博会展有限公司在洪山体育馆共同举办“2014年武汉国际城市建设博览会”。博览会以“推进城建跨越发展,创建国家中心城市”为主题展出了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建筑电气与绿色照明及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展示了节能、低碳细节演绎点滴的绿色生活。
8. 参与举办全省2014年度一、二级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
9月23-26日,我会配合省勘察设计协会在中南花园饭店举办全省2014年度一二级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培训班。培训除按全国注册师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必修课程《建筑防水》外,我会还结合实际,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外籍教师左颂玟和穆威教授讲授以“二十一世纪的方式设计和建造”;原省建筑防水协会副会长陈安宁讲授“建筑防水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冶南方、中南建筑设计院周凯和林文峰两位建筑师讲授“BIM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等选修课程。10月13-17日,2014年度注册结构工程师继续教育培训,邀请了樊小卿、袁内镇、王小南、温四清等专家分别讲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若干问题”、“建筑地基设计规范”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案例”等选修课程。
9、组织开展2014年度湖北省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奖评审。
在省科技厅和省住建厅的支持和指导下,我会决定设立“湖北省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奖”。奖项的申报从6月开始至8月底结束,共收到申报项目48个,经过预审,37个项目符合条件。分为施工技术、市政道桥、建筑材料、城市燃气、建筑设计五个专业。11月24日,经各专业组专家评审、全体评委投票,评出获奖项目31个。其中一等奖8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12个。
10、开展学会分支机构调研。
开展学会分支机构调研主要是为了不断提升学会管理创新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以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要求。通过调研,全面了解分支机构的组织状况及开展各种学术活动情况。11月,学会秘书处分别对建筑机械专委会、建筑师分会、工程结构专委会、建筑电气专委会、建筑给排水专委会、热能动力专委会进行了调研,座谈了解开展活动情况,听取对学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与挂靠单位领导进行了交流。
四、发挥人才优势,参与标准、规范的编制和评审。
我会与武钢建设集团共同编制的湖北省地方标准《 热扎钢板桩应用规程 》、《ST60塔式支撑脚手架施工规范》已通过评审;我会与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宇辉中工建筑产业化有限公司、美好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编制的湖北省地方标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已通过评审。
结构加固专委会承担的住建部《纤维片材加固砌体结构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全部完成。2014年完成了《规范》的扩项及更名申请,并已报住建部审批发行。
城市燃气专委会参与完成国家《城镇燃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规范》的编写和《国家天然气阶梯气价研究》、《全国城镇燃气安全现状和对策即监管体系》的课题研究。组织专家参加《武汉市四大板块燃气专项规划》修编工作。对“武汉—宜昌天燃气输气管道工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燃气”等三十项工程提出科学的建议和咨询意见。专委会组织专家对天门市、仙桃市、十堰市、恩施市、咸宁市等燃气的专项规划进行研讨和评审。对“武汉市三环线改造对武汉高压管道的影响和改造方案”提出符合安全和技术规范的意见。
地源热泵专委会在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组织相关企业编制湖北省地方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和中国地区工程建设标准《地源热泵工程设计及施工标准图集》,现已基本完成,上报待批。
绿色建筑与节能专委会受省住建厅的委托,组织专业人员编制《湖北省绿色生态城区示范技术指标体系(试行)》。该体系根据我省实际分为三个等级,对进一步落实《湖北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和绿色生态示范建设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
武汉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和湖北弘毅建设有限公司主编湖北地方标准《钢结构又叠合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规程》和参编湖北省地方标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技术规程》。装配式结构,具有绿色、环保、节能和施工快捷等特点,它将成为我国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装配式结构技术规程》编制完成后,将填补我省钢-混凝土组合装配结构的空白,并使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有据可依。
五、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会员素质。
江汉石油土木建筑分会受荆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委托,选派专家为全市30余家施工单位的业务骨干150余人开展技术培训。培训主要内容为“建筑墙体常见质量病害及防治措施”,受到荆州市住建委的好评。7月,组织会员到国内外学习考察及培训,了解发达国家生态环保、城市规划、建筑节能、抗震防灾等建筑设计理念,以及发达地区土建类专业的发展态势,写出考察学习报告,为提高业务水平奠定了基础。
5月14-15日,铁路公路桥梁专委会组织多名会员参加“铁路简支箱梁节段预制胶接拼装技术交流暨桥梁施工技术培训”。此次培训依托黄韩侯铁路芝水沟特大桥在西安举办,参会者为各单位项目总工程师、技术骨干。
6月,华中建筑杂志社组织编辑人员参加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举办的编辑继续教育培训。10月,杂志社组织编辑参加省出版广电局指定网站进行网络责任编辑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多次培训,不断提高编辑人员的业务水平,为提高刊物质量打好坚实基础。
武汉土木建筑学会注重为广大会员提供学习平台,使会员科技知识不断更新,各专委会组织培训19场次,参加学习人员2200余人次。学习内容主要涵盖计算机软件,新的规范、设计、施工技术、安全生产等方面。
六、我会与省工程建设专家委员会共同完成的工作。
1.完成鉴定及咨询论证工作。
配合省住建厅组织专家对《大跨度空间异型钢结构创新施工技术》及《发泡陶瓷保温板保温系统》等63项科技成果及产品进行审查鉴定。对《发泡陶瓷保温板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及《暗挖通道超厚拱墙二次衬砌跳格法施工工法》等18项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证评审。完成了“汉川市涵闸河城市棚户区改造(北岸片区)项目”基础选型等48项深基坑工程设计方案审查。
2. 开展施工图调审工作。
受省业务主管部门委托,组织开展2014年度全省施工图调审工作。对全省33个施工图审查机构已通过审查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共45个进行了施工图调审。
3. 组织有关奖项的申报、初审工作。
受上级学会和有关主管部门的委托,组织专家对“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门诊医科大楼”等3项申报“鲁班奖”项目进行了设计评审。我会推荐的“武汉百瑞景中央生活区”(一、二期工程)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我会会员单位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天津文化中心”、“深圳湾体育中心”、“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T2航站楼”、“京沪高速铁路”等六个项目,也获得了第十二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推荐武汉郎肯节能技术革新有限公司“空气源三联供机组”项目申报了华夏科学建设科学技术奖。
4. 组织专家到地市技术讲座。
5. 完成省住建厅交办的相关工作。
配合省住建厅组织专家对申报2014年度湖北省建设科技计划和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共130个项目进行审查。确定了“基于能源回收的城市污水有机物富集耦合单级自养脱氮工艺研究”等68个项目列为2014年度湖北省建设科技计划;“天宜华府一期”等48个项目列为2014年度湖北省建筑节能示范工程。
组织专家对32项申报2014年度湖北省地方标准项目计划进行了评审。
七、办好学会刊物和网站,为广大会员服务。
1. 办好内部刊物。
《》全年出版正刊4期,发行4000册。为广大会员提供开展学术交流的平台,是我会与兄弟省市土木建筑学会进行交流的窗口。配合《第五届湖北省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论坛》的举办,出版了题为《土木工程创新与实践》论文专刊,刊登学术论文60篇。《简讯》发行4期,共2800册,主要反映学会开展的各项活动及转载上级学会和主管部门有关信息等。
2. 办好公开发行刊物。
《华中建筑》加大了与高等院校、设计院所的合作力度,合理挖掘期刊发展潜力,努力开拓营销渠道。11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正式发文《华中建筑》为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
《中华建设》杂志社不断加强对编辑和记者的培养,组织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在杂志版面创新上狠下功夫,推出的《封面人物》栏目别具特色。刊物能紧跟建设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采访、报道,使刊物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土工基础》全年共发行6期10000余册。近年来,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对编辑人员的培训,提高编辑人员的素质,使刊物的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扩大,来稿踊跃,呈现出好的发展势头。2014年被评为湖北省科协“科技创新源泉工程”的优秀科技期刊。
3. 办好学会网站。
学会网站自创建十年以来,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内容不断充实,形式不断变化,紧跟形势,力求创新。目前网站已设立42个栏目,每个栏目分工到学会秘书处每个工作人员,使栏目内容及资料不断充实、更新、完善。同时,加强学会网站与会员单位网站的相互链接,逐步做到网上互动。专家答疑以及专家讲座,激发了栏目的活跃性,使网站逐步成为广大会员公众表达、实践的平台和传播与普及知识的窗口。
2014年在各分会、专委会及地方学会的努力下,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发挥了学会桥梁、纽带和智囊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提高了学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大型综合性学术活动较少;各分支机构开展活动不均衡,个别专委会组织不健全,活动难以开展;学术活动的形式、内容、范围等方面创新不够,学术活动的水平、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