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北京)国际建筑科技大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3号通知)

   日期:2019-03-14     浏览:230    

—— 低碳经济与土木工程科技创新

                        中国, 北京 2010年11月14日-15日
  
                          ICTAS-Beijing 2010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chnology of
                       Architecture and Structure
                        November 14 -15, 2010
                         Third Announcement

主办: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北京工业大学

承办: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支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
   铁道部科技司
   科技部社会发展司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北京市土木建筑学会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
主  席:杨秀敏
副主席:崔俊芝 范立础 黎  明 张爱林
委  员:陈  新 陈肇元 董石麟 何华武 何镜堂 黄  卫
    江欢成 江  亿 李圭白 李猷嘉 梁文灏 廖振鹏
    马国馨 马克俭 欧进萍 钱七虎 秦顺全 任南琪
    容柏生 沈世钊 沈祖炎 施仲衡 孙  伟 王景全
    王梦恕 谢礼立 杨永斌 叶可明 张  杰 张锦秋
    郑皆连 郑颖人 周丰峻 周福霖 周锡元 邹德慈
    方  秦 黄宗明 李  惠 李  杰 李宗津 李忠献
    刘加平 瞿伟廉 王建国 徐培福 袁  驷 张毅刚
    周绪红

组织委员会:
主  席:谭庆琏
副主席:张  雁 高战军 茹继平 杜修力
委  员:陈志龙 崔素萍 戴  俭 范  峰 顾祥林 关宏志
    霍明昕 贾  洪 金伟良 李大鹏 李宏男 刘成军
    刘汉龙 孟庆林 聂建国 牛荻涛 彭永臻 孙柏涛
    王清明 王武勤 吴  波 吴  刚 肖绪文 肖  岩
    邢  锋 徐礼华 徐  伟 闫维明 杨庆山 余志武
    张永兴 赵基达 朱宏平

联系方式: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地  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中国土木工程
学会学术部 (100835)
联系人:杨  群、李  丹、文  捷、李应斌 
电  话:010-58934591,58934710,58933071
E-mail: ccesdaa@163.com, cces.china@263.net 

北京工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北京工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100124)
联系人:许成顺、赵  旭、张志红、鲍  艳
电  话:010-67392430
E-mail: xuchengshun@bjut.edu.cn, zhaoxu@bjut.edu.cn

会议费用及地点:
会议注册费:国内代表 1500元
学生代表 800元
报到注册地点:工大建国饭店(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会议地点:工大建国饭店、逸夫图书馆、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会议议题:
 低碳理念下的规划、建筑设计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
 低碳理念下的工程结构设计(含全寿命设计)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
 绿色施工新技术和新工艺;
 工程质量、安全、耐久与风险管理;
 工程防灾减灾技术;
 工程监测与检测技术;
 生态、环保、可再生能源技术及应用;
 水资源循环利用与节水技术;
 地下交通、物流、商业街道等地下空间开发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大会日程安排

11月13日 全天报到 (工大建国饭店)

11月14日
开幕式、参会代表合影 工大建国饭店
大会主题报告(工大建国饭店)
谭庆琏(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 建设坚固、耐久、安全的土木工程
王梦恕(中国工程院院士) 低碳经济与地下空间资源利用
马克俭(中国工程院院士) 新型多层(二层~四层)大跨度(18m~40m)公共与工业建筑楼盖结构创新与实践
周锡元(中国科学院院士) Urbanization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in China
孙  伟(中国工程院院士) The new development in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ECO-High and ECO-Altra high performance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Yoshiteru Ohno(大野義照 日本
大阪大学教授) Environment measure in the construction material field in Japan
George C. Lee(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 教授) New challenges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in the next decade
Narendra K Srivastava (加拿大沃特卢
大学教授) Holistic approach of Structure design
Mark Sarkisian(美国SOM公司旧金山分公司结构总裁) Seismic risk, design innovations, and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Jan L M Hensen(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教授) Building Performance Simulation for Sustainable Buildings
晚宴-工大建国饭店

11月15日
特邀报告(一) (逸夫图书馆一层报告厅)
李宗津(香港科技大学 教授)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and sustainable building materials
R. SUNDARAM(印度SUNDARAM建筑公司主席) Architecture-Structure
Interaction on Sustainability
赵衍刚(日本神奈川大学教授) A simpl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load and resistance factors
李  杰(同济大学 教授) Stochastic damage mechanics of  concrete structures: recent developments
李宏男(大连理工大学 教授) Progress in Structural Control
李忠献(天津大学 教授) State-of-the-Art in Damage and Collapse Analysis of RC Structures under Blast Loading
李  惠(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ssues of sustainable civil infrastructures
Yukio Tamura(田村幸雄 日本东京理工大学教授) Wind actions and building safety
马国伟(澳大利亚西澳大学 教授) "Soft-Resistant" Design Method for Blast-Resistant Structures
刘汉龙 (河海大学 教授) New piling techniques development with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reduction for soil improvement
肖  岩(湖南大学 教授) Bamboo for low carbon construction
张爱林(北京工业大学 教授) 预应力钢结构在中国的新发展

大会分组报告
特邀报告(二)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报告厅)
刘加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教授)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Sustainable Rural Dwellings in Western China
Harunori Yoshida(吉田治典日本京都大学 教授) Energy conservation in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via model based optimization
王建国(东南大学 教授) 当代建筑学学科发展前沿述略   
Kenji Furukawa(古川宪治 日本熊本大学教授)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 using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anammox) in Japan
谢映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规划所所长) 低碳导向的城市规划研究与实践
王晓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教授) Innnovative reconfiguration of urban water and wastewater systems for cities of the future
朱颖心(清华大学 教授) The Route to Low Carbon and Energy Efficient in China
孟庆林(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南方建筑节能基础研究
赵万民(重庆大学 教授) 山地城镇规划设计的适应性理论与实践
钱晓倩(浙江大学 教授) Basic Research on The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based on the Intermittent and Loculose Energy Use Characteristics
大会分组报告


附件1:3号通知下载(pdf文件)
附件2:通知-1(图片文件)
附件3:通知-2(图片文件)

 
下一篇:

第十四届(2024 年)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在大同隆重召开

上一篇:

关于公布我会第十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结果的通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