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编辑 锁定 讨论999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基地,在高校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培育国家级科研基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根据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27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审批已被取消。
中文名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外文名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级    别
国家
属    性
部级实验室
重点名单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介绍

编辑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在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培育国家级科研基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名单

编辑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1] 
1 薄膜与微细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2 超分子结构与谱学 吉林大学
3 单原子分子测控 清华大学
4 电子物理与器件 西安交通大学
5 非线性数学模型与方法 复旦大学
6 分子酶学工程 吉林大学
7 分子与生物分子电子学 东南大学
8 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 吉林大学
9 辐射物理及技术 四川大学
10 高温材料及高温测试 上海交通大学
11 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 天津大学
12 固体力学 同济大学
13 光电技术及系统 重庆大学
15 海洋地质 同济大学
18 环境断裂 北京科技大学
19 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 北京师范大学
20 基于加速器的原子分子物理 复旦大学
21 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支撑技术 东南大学
23 洁净煤发电及燃烧技术 东南大学
24 结构工程与振动 清华大学
28 能源洁净利用与环境工程 浙江大学
29 破坏力学 清华大学
30射线束技术与材料改性 北京师范大学
31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 清华大学
31 生物活性材料 南开大学
32 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 重庆大学
33 生物有机分子工程 北京大学
34 数学及其应用 北京大学
35 图象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 华中科技大学
36 物理海洋 中国海洋大学
37 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 厦门大学
38 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 北京师范大学
39 先进材料 清华大学
40 现代分析科学 厦门大学
41 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 西安交通大学
43 重离子物理 北京大学
44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 北京大学
45 量子信息与测量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46 蛋白质科学 清华大学
47 水沙科学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48 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 清华大学
49 认知科学与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
50 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师范大学
51 虚拟现实新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52 流体力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53 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 石油大学
54 可控化学反应科学与技术基础 北京化工大学
55 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 中国地质大学
56 新型功能材料 北京工业大学
58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 中国矿业大学
59 核心数学与组合数学 南开大学
60 材料电磁过程研究 东北大学
61 癌变与侵袭原理 复旦大学中南大学
62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 复旦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63 动力机械与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
64 道路与交通工程 同济大学
65 光谱学与波谱学 华东师范大学
66功能基因组学和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研究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67 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 华东理工大学
68 纺织面料技术 东华大学
69 海岸与海岛开发 南京大学
70 中尺度灾害性天气 南京大学
72 工业生物技术 江南大学
74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遗传与繁殖 浙江大学
75 动物分子营养学 浙江大学
76 海水养殖 中国海洋大学
77 材料液态结构及其遗传性 山东大学
78 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 安徽大学
79 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 武汉大学
83 硅酸盐材料工程 武汉理工大学
85 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
86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 华南理工大学
88材料成形过程与模具 郑州大学
89 组织移植与免疫 暨南大学
90皮革化学与工程 四川大学
91 高电压技术与系统信息监测及新技术 重庆大学
92 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 重庆大学
93 微生物资源开放研究 云南大学
94 生物医学信息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95 电子陶瓷与器件 西安交通大学
96旱区农业水土工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97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98 大陆动力学 西北大学
99 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 西北工业大学
100磁学与磁性材料 兰州大学
101 神经科学 北京大学
102 分子心血管学 北京大学
103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 北京大学
104 生物信息学 清华大学
105 植物--土壤相互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
106 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
107 中医内科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108全光网络与现代通讯网 北方交通大学
109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北京林业大学
111 汽车材料 吉林大学
113 森林植物生态学 东北林业大学
114 农产品生物化工 合肥工业大学
115 实验畸形学 山东大学
116 医学分子病毒学 复旦大学
117 分子医学 复旦大学
118 脑功能基因组学 华东师范大学
120 水资源开发 河海大学
121 器官移植 华中科技大学
122 基本物理量测量 华中科技大学
123 农业微生物 华中农业大学
124 眼科学 中山大学
125 肾脏病临床研究 中山大学
126 人类疾病生物治疗 四川大学
127 口腔生物医学工程 四川大学武汉大学
128 新型传感器 电子科技大学
131特殊地区公路工程长安大学
136 农业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与病害控制 云南农业大学
137 食品科学 南昌大学
138 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中北大学
139 蛋白质化学及鱼类发育生物学 湖南师范大学
140 微生物与植物遗传工程 广西大学
141 智能制造技术 汕头大学
142 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华北工学院
143植物逆境 河南大学
144 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 内蒙古大学
145 西部环境 兰州大学
146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实验室 长江大学
147 极化材料与器件实验室 华东师范大学
148 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新疆大学
149水利水运工程 重庆交通大学
150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 兰州交通大学
151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师范大学 [3] 
152工业物联网与网络化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邮电大学
153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 [4]  湖北大学
154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 [5]  湖北大学
155特种功能材料 河南大学
156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
157中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 西北民族大学
158 地面机械仿生技术 吉林大学
159材料先进技术西南交通大学
160交通隧道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
161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 西南交通大学
162高速铁路线路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
163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大学
164分子细胞生物学 河北师范大学 [6]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

编辑
序号
实验室名称
共建单位
依托单位
通过验收日期
1
植物逆境
河南省
河南大学
2008年3月22日
2
材料成型过程及模具
河南省
2008年4月26日
3
长白山生物功能因子
吉林省
延边大学
2008年4月3日
4
天津市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08年5月14日
5
北京市
2008年5月16日
6
青藏高原生物技术
青海省
青海大学
2008年7月18日
7
核资源与环境
江西省
2008年11月14日
8
矿山灾害预防控制
山东省
山东科技大学
2008年3月6日
9
重庆市
重庆医科大学
2008年3月30日
10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浙江省
2008年3月30日
11
中医药经典理论
山东省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8年4月12日
12
草业生态系统
甘肃省
甘肃农业大学
2008年5月12日
13
工程抗震与结构安全
广东省
广州大学
2008年5月20日
14
无损检测技术
江西省
2008年5月24日
15
上海市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08年7月24日
16
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
上海市
上海海洋大学
2008年7月25日
17
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
浙江省
杭州师范大学
2008年7月18日
18
2008年11月4日 [2] 
19
神经与血管生物学
河北省
河北医科大学
2008年11月14日
20
数控机床及机械制造装备集成
陕西省
西安理工大学
2008年12月13日
21
结构工程与抗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年12月13日
22
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
陕西省
西北大学
2008年12月6日
23
生态化工
山东省
中国海洋大学
2008年12月27日
24
新疆特种植物药资源
石河子大学
2008年4月12日
25
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
黑龙江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0年8月18日
26
鄱阳湖流域湿地与研究
江西
江西师范大学
2008年2月
27
功能有机小分子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西
江西师范大学
2010年6月
28
铁道车辆热工
甘肃
兰州交通大学
2011年2月
29
药物化学与分子诊断
河北
2013年2月
30
道路与铁道工程安全保障
河北
2013年2月
31先进设计与智能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 
辽宁
大连大学2010年6月
32
现代冶金技术
河北
2013年2月 [8] 
33
热带药用植物化学
海南
海南师范大学
2013年6月
34
特种功能材料
河南
河南大学
2009年8月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8年新增

编辑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通过验收日期
1 中医药抗病毒 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6月12日
2 人格与认知 西南大学2008年3月20日
3 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 中山大学2008年4月8日
4 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 兰州大学2008年5月18日
5 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 浙江大学2008年5月9日
6 现代人类学 复旦大学 2008年7月1日
7 电磁辐射医学防护 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1月17日
8 应用统计 东北师范大学 2008年6月6日
9 材料各向异性设计与织构工程 东北大学 2008年6月2日
10 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 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10月27日
11 光子/声子晶体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11月6日
12 高可信软件技术 北京大学 2008年12月10日
13 海岸灾害及防护 河海大学 2008年12月6日
14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 重庆大学 2008年11月30日
15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08年12月20日
16 精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12月23日
17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 西安交通大学 2008年12月19日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调整

编辑
序号 实验室原名称 依托单位 实验室调整后名称
1、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浙江工业大学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
2、 材料成型过程及模具 郑州大学材料成型及模具技术
3 、中医药抗病毒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防治病毒性疾病
4 、长白山生物功能因子 延边大学长白山生物资源与功能分子
5、 破坏力学 清华大学 应用力学
6、 地面机械仿生技术 吉林大学工程仿生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编辑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概况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通知 [9] 
教技〔200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国防科工委,部属各高等学校: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试行)》自2004年1月1日试行以来,对规范和加强高等学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升实验室整体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地推动了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相关部门与高校的广泛认同。经广泛征求意见和认真研究修订,我部决定正式实行该规则。现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教育部办公厅
二○○七年五月十八日
附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管理,规范实验室评估工作,根据《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评估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健全制度,创新机制,以评促建,加快发展,并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条 实验室评估工作贯彻 “公开、公平、公正”和“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实事求是、公正合理”的原则。
第四条 评估工作力求精简、高效,重点对实验室总体运行状况进行评价,实行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定性评估为主。主要指标为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评估指标体系见附1)。
第五条 所有通过验收并正式开放运行两年以上的实验室原则上都应参加五年一次的评估,通过验收但开放运行未达两年的实验室可自愿向教育部提交评估申请并参加评估。每年评估一至两个学科(领域)的实验室。
第六条 实验室评估工作由教育部科技司负责组织与实施。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职责

第七条 教育部主要职责:组织制订评估规则和指标体系,确定评估任务,制订评估方案,接受评估申请,组织专家评估,发布评估报告,公布评估结果。
第八条 实验室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指导评估工作,组织依托单位和实验室做好评估工作,审核和汇总评估申请材料。
第九条 依托单位的主要职责:做好评估准备工作;审核评估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承担材料失实的连带责任;为实验室评估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十条 参评实验室应认真准备和接受评估,准确真实地提供相关材料,不以任何方式影响评估的真实性。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的程序

第十一条 每年4月1日前,教育部确定当年参加评估的实验室名单,并通知实验室主管部门、依托单位。
第十二条 实验室依托单位或主管部门在实验室评估名单下达后两个月内,向教育部提交经审核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申请书》(格式见附2)。
第十三条 教育部按照当年的评估方案,组织专家评估,评估包括现场考察和综合评估两个阶段,评估专家由学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场评估

第十四条 现场评估按研究方向相近的原则将实验室分成若干组,专家组到现场对实验室进行考察。同一组实验室的现场评估原则上由同一批专家完成。现场评估在申请截止之日起两个月内完成。
第十五条 现场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和评价实验室的运行状况,检查与核实实验室取得的成绩,明确指出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第十六条 现场评估由专家组主持,主要内容包括:专家组听取实验室主任工作报告和代表性成果学术报告、考察仪器设备管理和运行情况、核实科研成果和开放情况、了解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抽查实验记录、召开座谈会和进行个别访谈等。
第十七条 专家组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对实验室打分,并提出现场评估意见,确定小组评估结果。
第十八条 实验室主任报告主要对评估期限内实验室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代表性成果是指评估期限内以实验室为研究基地、实验室聘任人员为主产生的重大研究成果以及重大国内外合作研究的成果。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综合评估

第十九条 综合评估在现场评估后分学科(领域)进行,采取集中会议评审的形式对现场评估排序前30%和后20%的实验室进行评议。
第二十条 参加现场评估的专家组组长(或副组长)原则上参加综合评估专家组。
第二十一条 综合评估专家组通过听取实验室主任报告和现场评估意见,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对实验室打分,并确定实验室综合评估意见。
第二十二条 实验室主任报告主要介绍实验室的优势和特色,国内外的地位和影响,结合现场评估的情况,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未来的发展规划和设想。所有参评实验室均可旁听实验室主任报告。
第二十三条 综合评估确定本学科(领域)实验室的初步评估结果,原则上综合评估排名前15%的为优秀类实验室,后10%的为较差类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

第二十四条 综合评估结束后,教育部科技司根据专家评估意见和相关资料形成评估报告,并对评估工作进行系统的总结。
第二十五条 评估报告报部领导审核,确定评估结果。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较差三类。
第二十六条 评估结果为“较差”的实验室,将不再列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序列。
第二十七条 连续两次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实验室可通过依托单位或主管部门申请不参加紧接的下一轮评估,结果视为“良好”;连续三次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实验室可申请不参加紧接的下一轮评估,结果视为“优秀”。其他申请不参加评估或中途退出评估的实验室,视为放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格。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附则

第二十八条 评估专家和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规定。
第二十九条 评估专家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科学、公正、独立地行使评估专家的职责和权利。
第三十条 实验室评估严格实行回避制度。与实验室有直接利害关系者,不得参加评估专家组。实验室也可提出希望回避的专家名单并说明理由,与评估申请书一并上报。
第三十一条 实验室评估经费由教育部承担。
第三十二条 本规则自2007年5月1日起实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试行)》即日停止执行。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组织机构 科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