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理源

编辑 锁定
沈理源(1890-1951),名深,浙江杭州人。早年于意大利拿坡里(那不勒斯)大学攻读数学和建筑学科。1915年始回国,初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作,后创办华信工程公司,主要建筑作品有真光剧场、开明戏院以及清华大学机械工程馆等。译有弗莱彻《比较世界建筑史》部分章节。沈理源教授在1920年就对胡雪岩故居进行过测绘,成为后来修复重建的重要依据,早于营造学社后来对古建的大规模测绘活动,俟后又组织北大工学院的师生测绘故宫,留下珍贵的资料,这些工作可以说富有远见。
中文名
沈理源
出生地
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
1890
逝世日期
1951

沈理源基本资料

编辑

沈理源个人简介

沈理源,字锡爵,1890年7月11日出生于浙江杭州人,1951年11月21日去世于北京 [1]  。天津近代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在天津设计的房屋有百余处。沈理源先生是我国早期的建筑实践先驱者,在建筑设计、建筑教育及社会活动的多个领域都曾担任职务并卓有成就。他的作品还包括位于北京的真光电影院和清华大学化学馆、机械馆、航空馆、电机馆、新林院住宅区规划设计。

沈理源主要经历

沈理源工作过的地方 沈理源工作过的地方
● 毕业于上海南洋中学
● 1909年考入意大利拿波里奥工业大学,攻读土木和水利工程
● 1915年回国,就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工程师
● 不久,即转向建筑工程设计工作:1920年,在北京与别人合作设计了前门外劝业场和真光电影院;同年在杭州又进行了胡雪岩故居的测绘工作;1921年和1923年又分别设计了天津和杭州的浙江兴业银行
● 1931年,开始独立经营华信工程司,在京津一带从事建筑师业务
● 1928~1934年,任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建筑系教授
● 1938~1951年任国立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系教授和天津工商学院及津沽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在大学教学中,除担任建筑设计课的教学任务之外,他还向学生们讲授西洋建筑史
● 1949年后曾兼任纺织工业部总工程师及天津市建设委员会总工程师 [2] 

沈理源主要设计作品

编辑

沈理源代表作品

真光剧场
开明戏院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馆
清华大学电气馆
北京大学沙滩图书馆
天津浙江兴业银行

沈理源银行建筑

沈理源先后设计了坐落于天津的盐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中央银行、新华信托银行、金城银行。这些银行建筑的整体风格,既有庄重、大气的共性,又各有典雅、细腻的个性。
作为沈理源银行设计的开山之作,当年浙江兴业银行请他设计,无疑跟他是浙江人有关。结果沈理源不负众望,将自己的理念与银行的属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成时被人们誉为标准的银行。从此沈理源成了人们心目中最能诠释银行理念的建筑设计师,金融家们只要建银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3] 
浙江兴业银行,坐落于和平路139号,建成于1921年,为西洋古典风格,混
合结构,主体2层。平面为倒三角形,入口门厅设于转角处,为椭圆形。入口两侧由花岗岩筑成,配以圆窗。2层水泥面层,窗间以壁柱相隔,平顶出檐,做成护栏式女儿墙。楼内大厅采用方形和圆形大理石柱,彩色玻璃屋顶,墙壁采用汉白玉古币浮雕图形。
中央银行天津分行位于解放北路119号,原为中华汇业银行。这座建筑是砖混结构,3层带地下室。正入口设于首层中央,两侧各排列4根爱奥尼克柱,承托钢混带状横檐。整体建筑设计简洁,中部为波浪形山花,以强化垂直轴线布局。另于底层左侧开有券洞式旁门,为进入楼内的
通道。他表现了欧洲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当时在津城独树一帜。
盐业银行位于赤峰道12号,该楼平面为矩形,3层混合结构,有地下室。正平面入口两侧为6根爱奥尼克巨柱支撑的空廊,檐部有阁楼。入口门廊由山花、倚柱、台基、台阶组成,1层是科林斯廊柱的八角形大营业厅,厅内顶棚为用黄金等材料做成的“蓝天飞凰满天星”图案。窗户是用比利时彩色玻璃拼成“盐滩晒盐”的画面,颇富生活气息。地面、廊柱、营业台都用大理石制成,富丽堂皇,是西洋文艺复兴建筑风格,雄伟庄重。
新华信托储蓄银行位于解放北路8号,建于1934年,是沈理源在天津设计的第4座银行建筑。该楼为框架结构,6层,平面呈三角形。转角处是7楼退台塔楼。正入口处位于首层端点,正门、旁门均用铜板装饰,外檐为纵向主线条,为欧洲现代流行风格。外立面处理简洁,增强了竖向感觉,使建筑物显得挺拔大气,恢宏浪漫。首层为三个入口,对应设三个楼梯和两部电梯。正门设在转角处。入口的门套、过厅的8根柱子、地面、墙壁全部镶贴彩色大理石。营业大厅200平方米,两层楼高,形成高大空间。装饰为彩色大理石。
金城银行位于解放北路108号,建于1937年,为砖混结构二层西式楼房。金城银行于1917年5月15日在天津开业。创办人周作民,曾留学日本。开办此行得助于
倪嗣冲、王郅隆。金城银行先后在京、沪、汉等地设分行。1939年其存款居私人银行之首。该楼正面由8根爱奥尼克柱承重,形成廊柱外跨半圆形阳台。该楼内装饰高级,设计精巧,建筑精美,别有风采。

沈理源小洋楼和公寓楼

沈理源设计的作品 沈理源设计的作品
沈理源还设计了很多单所小洋楼和公寓楼,这些楼房与外国人设计的洋楼相比毫不逊色。在五大道地区,他设计的单所小洋楼有:张作霖三姨太许氏旧宅、周明泰旧宅等,此外还有里弄式公寓楼民园西里和大兴村。
许氏旧宅位于睦南道11号,此房建于1926年。主楼为三层砖木结构,多坡瓦顶,红砖墙面,构件外露,拱券门廊,为英格兰庭院式。此房在上世纪20年代由许氏居住,张作霖也曾住过。后此房一度由波兰领事馆使用,现为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办公使用。
民园西里位于常德道,沿街为联排式,内为里弄式,建于1939年。该房为砖混结构三层楼房,布局合理,使用方便,朴实无华。
沈理源设计的作品 沈理源设计的作品
周明泰故居位于河北路277号,是一所英庭院式楼房,建于1933年,由沈理源工程师按周意图设计。该楼墙面深褐色琉缸砖全部来自英国。窗套上方的仙女雕像象征着幸福吉祥。首层为连列券式敞廊,二层为双柱式外廊,华丽秀美,比例明快。颇具罗马建筑风韵,并饰以精致的花雕和波纹。门窗皆为菲律宾木,窗台为汉白玉,钢窗镶嵌着空心玻璃
沈理源设计的作品 沈理源设计的作品
南开大学木斋图书馆,建成于1928年,为丁字型砖木结构楼房,2层,局部4层。立面两侧面对称,中部为大圆顶,中西合璧风格。该楼是南开大学一处标志性建筑。建成后,一楼为“经济研究所”、“东北研究会”、“教学研究室”;二楼为图书馆和阅览室。因为“东北研究会”搜集了不少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的罪行,所以日本侵略者对其恨之入骨。1937年7月29日,日军在海光寺炮击南开大学,首先向木斋图书馆炮击,把大圆顶炸毁,这处标志性建筑从此消失。

沈理源主要著作

编辑
沈理源编译 沈理源编译
《西洋建筑史》
详细介绍:
本书系1944年初版的《西洋建筑史》由沈理源先生根据《比较建筑史》第10版西方建筑部分编译而成,是《比较建筑史》迄今为止的惟一中译本。
《比较建筑史》自第18版起更名为《弗莱彻建筑史》,目前已印行至第20版。《弗莱彻建筑史》是世界上最有学术价值的建筑通史之一,其史料的确切性、内容的广泛性、插图的精致性已成为建筑
学术著作的世界典范,被誉为建筑师的“圣经”。《西洋建筑史》保留了《弗莱彻建筑史》第18版前的风格。
本次再版,将初版的《本编》、《图版》
、《附录》三册合一,将繁
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全文采用新式标点;同时,对内容进行了校注,对新旧译法有较大变化者加注说明,对图版质量作了较大的改进,使这一世界建筑史名
著更臻完善,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本书是研究西方建筑的珍贵资料,适合广大建筑理论与历史专业的师生、建筑师及对建筑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参考、收藏。沈理源在大学教学工作中,除讲授建
筑设计课之外,还讲授西洋建筑史。为此,曾将福莱彻尔著《比较世界建筑史》一书中西洋建筑部分译成中文,1944年在北京大学印刷400册。它是我国第一部中文版西洋建筑史教材。

沈理源创作思想

编辑
沈理源早期的建筑活动是指从1910年代末到1920年代初的这一建筑阶段。这一时期。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帝国主义忙于战后重建,无暇顾及对外的侵略与扩张。因此,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以充分发展,国内经济得以复苏。建筑活动也因此而迅速发展。建筑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为留学建筑师的归国创业做了物质上的准备。思想上,五四浪潮刚刚掀起,其冲击波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此时的中国建筑师活动从整体上看尚处于萌芽状态,其生命力尚不足以从认识上和行动上对国内思潮产生及时回应,而只可能凭借与生俱来的西方学院派建筑理论与知识对国内建筑活动作出本能的反映,所以此时期的归国建筑师的设计作品多以西洋古典样式为特征,古典复兴,折衷主义等风格都有所体现。此时,沈理源建筑创作处于探索阶段,建筑类型也比较多且杂。
沈理源设计的作品 沈理源设计的作品
沈理源设计的作品 沈理源设计的作品

沈理源相关词条

编辑
胡雪岩故居 胡雪岩故居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