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称
- 普陀山
- 外文名称
- Mount Putuo
- 别 名
- 普陀,普陀岛
- 所属地区
- 中国华东
- 电话区号
- 0580
- 邮政区码
- 316107
- 地理位置
-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东海北部舟山群岛
- 面 积
- 13平方公里
- 人 口
- 4728人
- 方 言
- 舟山话、闽南话
- 气候条件
-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 著名景点
- 南海观音大佛,短姑圣迹,南天门,普济禅寺等。
- 机 场
- 舟山普陀山机场
- 景区等级
- 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
- 开放时间
- 全天
- 门票价格
- 旺季:160.00元 淡季:140.00元
目录
普陀山历史沿革
编辑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
南海观音(2张)
普陀山的佛教历史悠久,作为观音道场初创于唐代。
唐大中(公元847—860)年间,有梵僧(又说西域僧)来山礼佛,传说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示现。
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故称“不肯去观音”。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4大寺、106庵、139茅蓬,4654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
宋乾德五年(公元967),赵匡胤遣内侍(太监)王贵来山进香,并赐锦幡首开朝廷降香普陀之始。
元丰三年(公元1080),朝廷赐银建宝陀观音寺(即今前寺)。当时,日韩等国来华经商、朝贡者,也开始幕名登山礼佛,普陀山渐有名气。
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宝陀观音寺主持真歇禅师奏请朝廷允准,易律为禅,山上700多渔户全部迁出,普陀山遂成佛教净土。
嘉定七年(公元1214),朝廷赐钱万锣修缮圆通殿,并指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的道场,与五台山(文殊道场)、峨眉山(普贤道场)、九华山(地藏道场)合称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
普陀山地理环境
编辑普陀山位置境域
普陀山位于杭州湾南缘、舟山群岛东部海域,处北纬29°58′3~30°02′3,东经122°21′6~122°24′9。西南距沈家门渔港6.5千米,南距朱家尖岛2.5千米,东濒瀚海。行政区由普陀山、洛迦山、南山、小山洞、豁沙山、小洛迦山等小岛组成,隶舟山市普陀区。
[1]
普陀山
普陀山地形地貌
普陀山地质属古华夏褶皱带浙东沿海地带,形成于1亿5千万年前侏罗——白垩纪,燕山运动晚期的侵入花岗构成岩石基础。其地貌因受第三纪新构造运动地壳间歇上升及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海蚀作用影响,可分为山地、海蚀海积阶地、海积地、海蚀地区类。
普陀山水文特征
普陀山四周濒海,多为山地,地表水大部分泻入海,地层富水性弱,地下水资源有限。
地表水:本岛陆地面积12.5平方千米 , 年均降水1187.8毫米,年总降水量1403万立方米,泾流系数0.43,年泾流量579万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千米有48.9万立方米。
地下水:赋存于第四纪松散岩层中,其中沿岸砂、粉水层含水性较好,水深1~3米,从近海边切割处渗出。总计全山地下水资源102.52万立方米。
普陀山土壤
全山土地总面积19735亩,其中土壤面积19209亩,占97.3%。砂粘质红土属:(砂粘质红土1个土种) 面积8330亩,遍布全岛,占全岛土壤总面积43.36%。母质为粗晶花岗岩风化体,石英砂含量高而明显,大于1毫米的砂粒占20~ 40%,细土 占10~15%;土体深厚,能为植物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使植物根系深扎,呈现郁郁葱葱之风貌。
普陀山植被
全岛植被面积12972亩,覆盖率70.2%,为浙江省海岛天然植被、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岛屿之一。全岛植被可划为10个一级、17个二级和36个三级分类单位。
普陀山气候特点
普陀山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左右。潮涨潮落,岛上常年空气清新,质量优级世所罕见,富含负氧离子,仿佛天然的“大氧吧”。
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风大雾多,雨量充沛,据气象站二十年气象资料分析,年平均气温16.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4℃,最热月(8月)气温27℃;日极端最高气温38.2℃,日极端最低气温-6.5℃;全年降水量1186.9毫米,降水天数平均149.1日;其中春夏季雨量较多,秋季雨量较少,相对湿度72%~91%(平均80%),年日照时数平均2133.7小时,季风明显,秋季多偏北风,春夏多偏南风,7、8、9三个月时有台风,年平均风速4.2~5.7米/秒,最大平均风速31米/秒。无霜期254天,结冰日数平均18.3天。
普陀山自然资源
编辑普陀山水资源
普陀山四周濒海,多为山地,地表水大部分泻入海,地层富水性弱,地下水资源有限。
地表水:本岛陆地面积12.5平方公千米, 年均降水1187.8毫米,年总降水量1403万立方米,泾流系数0.43,年泾流量579万立方米,平均每平千米有48.9万立方米。
地下水:赋存于第四纪松散岩层中,其中沿岸砂、粉水层含水性较好,水深1~3米,从近海边切割处渗出。总计全山地下水资源102.52万立方米。
普陀山土壤资源
全山土地总面积19735亩,其中土壤面积19209亩,占97.3%。砂粘质红土属:(砂粘质红土1个土种) 面积8330亩,遍布全岛,占全岛土壤总面积43.36%。母质为粗晶花岗岩风化体,石英砂含量高而明显,大于1毫米的砂粒占20~ 40%,细土 占10~15%;土体深厚,能为植物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使植物根系深扎,呈现郁郁葱葱之风貌。
普陀山植被资源
全岛植被面积12972亩,覆盖率70.2%,为浙江省海岛天然植被、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岛屿之一。全岛植被可划为10个一级、17个二级和36个三级分类单位。
普陀山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全山共有66种百年以上的树木1221株。除千年古樟,还有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普陀鹅耳枥。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等。大多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它们各呈奇姿,引人入胜。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
[4]
普陀山主要景点
编辑综述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自古被誉为“人间第一清净地”。山上金沙、奇石、洞壑、潮音、幻景浑然一体,形成山海兼胜、水天一色的独特景观。森林覆盖率达80%,古树名木繁多,香花异草遍野,尤以普陀鹅耳枥为世界独存,属珍稀濒危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山上有国家二级以上动物30多种,是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
主要景点有
普陀山三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
普陀山三宝:多宝塔、杨枝观音碑、九龙藻井。
普陀山三石:磐陀石、心字石、二龟听法石。
普陀山三洞:朝阳洞、潮音洞、梵音洞。
古洞潮声、朝阳涌日、千步金沙、光熙雪霁、茶山夙雾、天门清梵。
普陀山十二景观
游览普陀山的历代名人曾凭各自的观感,分别有“普陀八景”、“普陀十景”、“普陀十二景”、“普陀十六景”之颂赞。明代文学家屠隆有咏“普陀十二景”诗:梅湾春晓、茶山夙雾、古洞潮音、龟潭寒碧、大门清梵、千步金沙、莲洋午渡、香炉翠霭、洛迦灯火、静室茶烟、磐陀晓日、钵盂鸿灏。清代裘班所编的《普陀山志》载十二景为:短姑圣迹、佛指名山、两洞潮音、千步金沙、华顶云涛、梅岑仙井、朝阳涌日、磐陀夕照、法华灵洞、光照雪霁、宝塔闻钟、莲池夜月。
普陀山莲洋午渡
莲洋午渡:就是莲花洋,处舟山本岛与普陀山之间,北接黄大洋,南为普沈水道。因日本人欲迎观音像回国,海生铁莲花阻渡的传说得名。清康熙《定海县志》转引《普陀志》云:“宋元丰中,侯夷人贡,见大土灵异,欲载至本国,海生铁莲花,舟不能行,倭惧而还之,得名以此。”
曾有渔歌咏道:“莲花洋里风浪大,无风海上起莲花。一朵莲花开十里,花瓣尖尖像狼牙。”
普陀山短姑圣迹
短姑圣迹:位于佛国山门东南约300米处。滩上有“阔十余米,长百来米,小石自相零附,两侧错列巨细不一、形状各异的岩石”,有些石上镌有“短姑古迹”等字样,出没于潮汐浪涛之中,成为旧时的天然船埠。船到短姑道头边,可是靠不了岸,还得用长不过一丈、宽不过三尺的小舢板摆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普陀山住持了余、莲禅二僧因潮落潮涨,往来船只靠岸不便,遂募资用巨石垒成长达11米,宽8米的石条道头。在未建普陀山客运码头之前,凡前来普陀山参礼进香、揽胜观光者,都得由此登岸。
普陀山梅湾春晓
海湾春晓:指普陀山的早春景色,普陀山也称梅岑,因西部山湾为梅湾,也称作前湾。据传此地多野梅,庵、篷僧众多好养梅怡性。每当早春季节,春回大地,遍山野梅,香满山谷,青山绿树,映衬着点点红斑,煞是一番美景,曾被人誉为“海上罗浮”。
每当晴朗无风时日,伫立西山巅,远眺莲花洋,只见渔舟竞发,鸥鸟翔集,海中波涛,粼粼闪光,山外青山,层层叠翠,美不胜言。若在月夜,则疏枝淡月,岛礁朦胧,幽香扑鼻,更加令人陶醉。
普陀山磐陀夕照
“磐陀夕照”:指磐陀石一带的傍晚景色。由梅福庵西行不远处便可看到磐陀石。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下面一块巨石底阔上尖,周广20余米,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上面一块巨石上平底尖,高达3米,宽近7米,呈菱形,曰陀。上下两石接缝处间隙如线,睨之通明,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悬于一石之上。
每当夕阳西下,石披金装,灿然生辉,人们如能在此时登上石顶,环眺山海,则见汪洋连天,景色壮奇。“磐陀夕照”堪称普陀山之一大奇观。
普陀山莲池夜月
莲池夜月:“海印”为佛所得三昧之名,如大海能汇聚百川之水,佛之智海湛然,能印现宇宙万法。海印池面积约十五亩,始建于明代。池上筑有三座石桥,中间一座称平桥;北接普济寺中山门,中有八角亭,南衔御碑亭。御碑亭、八角亭、普济寺古刹建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古石桥横卧水波,远处耸立着一座古刹,疏朗雄伟中透出股灵秀,真如人间仙境,美轮美奂。
莲花池三面环山,四周古樟参天,池水为山泉所积,清莹如玉。每当盛夏之际,池中荷叶田田,莲花亭亭,映衬着古树、梵宇、拱桥、宝塔倒影,构成一幅十分美妙的图画。夏季月夜到此,或风静天高,朗月映池;或清风徐徐,荷香袭人。
普陀山法华灵洞
法华灵洞:景观奇特,方圆巨石自相垒架,形成洞穴数十余处:有的狭隘低迫,伛行可过;有的宽广如室,中奉石像;有的上丰下削,泉涓滴漏,自石罅流出而下注成池。普陀山洞穴虽多,层复出奇,唯此洞为最。洞外有“青大福地”、“普陀岩”、“东南大柱”等题刻。
普陀山古洞潮声
古洞潮声: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10余米。此处海岸曲折往复,巉岩峭壁,怪石层层叠叠。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
潮音洞口朝大海,呈张口状。日夜为海浪所击拍,潮水奔腾入洞口,势如飞龙,声若雷鸣。若遇大风,浪花飞溅,浪沫直冲“天窗”之上。如是晴天,洞内七彩虹霓幻现,叹为奇观。
据载,宋元时期来普陀朝山香客,多在潮音洞前扣求菩萨现身赐福。明以后则多去梵音洞叩求观音大士显灵。香客中常有纵身跃下山崖,舍身离世,藉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于是定海县令缨燧在岸上建亭,并亲书《舍身戒》,立碑以禁舍身。
普陀山朝阳涌日
朝阳涌日:过仙人井,登八宝岭东望,见岗上有岩斜峙似象,伸鼻举目,眺望东海,此即为象岩。象岩上侧,犹有驯服似兔的兔岩。象岩以东临海处,复道转折,层梯而下,有一天然洞窟,广不逾丈,却幽邃窍冥。洞外巨石参差,积叠人海。洞口面朝东洋,左右挽百步沙与千步沙。每当晴日,清晨在此看日出,观海景,景色壮丽,叹为观止。旭日“巨若车轮,赤若丹沙,忽从海底涌起,赭光万道,散射海水,千鲜相增,光耀心目。”所以人们给它起名为“朝阳洞”,并把“朝阳涌日”列为普陀十二景之一。在普陀山见日出,以朝阳洞为先。
普陀山南天门
南天门:地处普陀山南的南山上,与短姑道头对峙。南天门孤悬入海,处于普陀山最南端,与本岛一水相隔,架有石桥,桥身似龙,名环龙桥。此地巨石森立,危岩高耸,中有两石如门,故名南天门。阙门飞檐起角,中间书有“南天门”三字,旁有龙眼井,崖上有石鼓,阙左上方有狮子石。南天门内群岩耸秀,门前碧波浩渺,摩崖石刻众多,门侧有清康熙年间武将蓝理所题“山海大观”四字。门里有梵宇琳宫,宇旁有一巨岩,可缘石级而登临岩顶。岩顶平坦,有两处小水潭,潭水清淳发光,俗称狮子眼,岩石上锲有“龙华大会”、“砥柱南天”、“海岸孤绝处”等石刻。传说这里是八仙过海的地方,普陀山禅宗始祖真歇禅师曾结茅于此。
普陀山千步金沙
千步金沙:千步金沙长1370米,宽400余米,是舟山群岛第二大沙滩,位于舟山普陀山。千步金沙,沙色如金,纯净松软,宽坦柔美,犹如锦茵设席,人行其上,不濡不陷。此处海浪日夜拍岸,涛声不绝。浪潮嬉沙,来如飞瀑,止如曳练。每遇大风激浪,则又轰雷成雪,骇人心魄。悠忽之际,诡异尤常,奇特景观,不可名状。千步沙沙坡平缓,海面宽阔,且水中无乱石暗礁,常为游泳健儿所青睐。如在夏日来的游客,千万不要错过这一景观,或在游山之后,赤足漫步其上,让海浪亲抚你的脚面,其趣其味,未经亲试者不可想象。
千步金沙并不只是白天很美,每临月夜,婵娟缓移,清风习习,涛声时发,其清穆景色更为诗意盎然。故有人曾将其与壮丽的朝阳涌日,合称普陀山绝观。到普陀山,晚上能听到千步沙那里的海潮音,声若雷轰,震耳欲聋,像万马奔腾似的,比欧阳修《秋声赋》中所说的声音还要大上百千万倍。这种雄壮宏大的海潮音声,我还是出生以来第一次听到。法华经普门品的偈语说:“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
普陀山光熙雪霁
普陀山茶山夙雾
茶山夙雾:茶山位于佛顶山后,自北而西,婉蜒绵亘。山势崆旷,中多溪涧。而每在日出之前,茶树林夙雾缭绕,时而如丝似缕,时而姻缊弥漫。古代普陀山没有居民,山中僧人自种自食,种茶是住山僧人的一项重要劳作。每到采摘季节,众僧一齐出动,山上立时出现一种“山山争说采香芽,拨雾穿云去路赊”(明·李桐诗句)的繁忙景象。
普陀茶山之茶,被人称作“云雾佛茶”,因为此茶树多为僧人所植,因而山僧谈论“茶山夙雾”也别具情韵。
普陀山天门清梵
天门清梵:指普陀山最东端梵音洞的景观。在普陀山众多神奇的洞壑中,梵音洞的磅礴气势和陡峭危壁,为其他洞所莫及。梵音洞山色清黔,苍崖兀起,距崖顶数丈的洞腰部,中嵌横石如桥,宛如一颗含在苍龙口中的宝玉。两陡壁间架有石台,台上筑有双层佛龛,名“观佛阁”,为梵音洞观潮最佳处。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御书“梵音洞”额赐挂于此处。
普陀山观音洞
普陀山观音洞山最早叫老母山,后因辽太子耶律倍曾藏身于此山中,其母便命人将山名改为普陀山,洞名为观音洞,并在洞前建寺取名紫竹寺。寺庙建于山中,几经修聋,元代取名石堂道院,到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重修后的古寺改名普陀寺,清代又多次扩建,观音洞逐渐兴盛起来。
观音洞集奇洞、妙佛、圣泉、宝树于一体,是海内闻名的旅游胜地,也是辽宁五十佳景之一。
在普陀山梅岭西麓。洞似一大型石室,天然生成,洞内有一石柱悬垂至地,洞上及洞周石壁雕有观音像。洞旁建一庵,明万历年间为茅篷,清康熙年间成庵宇,道光、光绪、宣统年间又陆续兴建,1983年,大殿内由浙江美术学院雕成观音坐像一尊,目光慈祥,妙相庄严。洞后古树成荫,巨石层叠,上书“大士重现”四个大字。
普陀山白华古庵
白华古庵: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康熙年间屡次扩建。庵中大悲阁,原为僧人收藏古玩、图书之处,名人学士常往观赏。1960年后作民居,现尚修复。庵中有“真歇泉”古迹,宋代文学家史浩题有石碑,现泉废,碑尚存居民处,为普陀山现存最古碑刻。在白华庵右侧妙庄严路旁明也发现了万历年间修筑海塘碑刻。
普陀山开发建设
编辑普陀山基础建设
《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评比标准》:游客中心位置优越、标志醒目、规模恰当,游客中心外明示免费服务项目。
游客中心
公厕
位于南海观音像和不肯去观音院交叉口附近的公厕,放置了小心地滑的标志。洗手台下面角落放着泡沫箱作为垃圾桶
景区引导标识
四种语言引导标识图文相符。
普陀山品牌建设
1982年,普陀山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普陀山文化活动
编辑普陀山历史文化
普陀旧志云:“名山胜境,本仙真栖息之乡,绝岛荒嵎,为贤者避世之地。伊人宛在,游子关情。”这座名山中的道教文化印迹,千百年来,让文人墨客们感怀不已,留下了不少咏叹之词。
“海天佛国”普陀山中的道教文化印迹令不少游人用诗文来抒发自己的感怀。如元盛熙明诗《游普陀》云:“惊起东华尘土梦,沧州到处即为家。山人自种三珠树,天使长乘八月槎。梅福留丹赤如桔,安期送枣大于瓜。金仙对面无言说,春满幽岩小白花。”清缪燧诗《梅岑》云:“子真隐吴市,胡为在海涯。岂慕岩谷幽,与佛成一家。梅岑留遗迹,高迥凌青霞。我来当三月,满林杜鹃花。披襟一长望,海涛浴浮槎。三山如可到,蓬莱路不赊。稚川晚得道,岂真在丹砂。一令复一尉,超然不可偕。”清卢琦诗《咏普陀》云:“葛井梅岑迹较奇,吴门勾漏隐何时?磐陀石上三生话,蝴蝶庄周两不知。”等等。这些清新隽永的诗文,为普陀山增添了许多典雅的文化内涵。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每逢佛事,屡现瑞相,信众求拜,灵验频显。观音大士结缘四海,有句俗语叫:“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世界的信仰。”
普陀山历代诗联
雄势辽西的北普陀山,曾引无数爰国诗人、民族英雄为之高歌,拔剑起舞,留下不朽的诗篇和神奇的故事。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宁锦之战,袁崇焕伏雄兵“普陀山”的故事。
锦州北普陀山历经千百年的修葺,真乃为“辽西第一洞天”,楹联、石额、匾额、石碣、碑等有四十九方之多,据锦州八十六座庙宇之首!
现选摘如下:
上联: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
下联:经声佛号唤回宦海梦迷人。
清,福坚法师
上联:普陀群峰竞秀,洞天古木潭印月,石堂松雪高士卧;
下联:玉瓶溪水萦绕,山路松声风推日,红雨山房逸民居。
翰林院检讨邑人王春
同治乙丑科进士直隶知州刘逢源
上联: 莲花座上飞来一叶慈航度众生早离苦海;
下联:杨柳瓶中洒遍几滴甘露愿大士广布福田。
顺天南路厅同知大兴县知县邑人李赓云
上联:在天在渊,莲座四时云似海;
下联:为霖为雨,杨枝一洒物皆春。
清圣祖康熙题松山
鸣笳伐鼓速兵机,百胜谋成夜合围。
月黑风高神鬼泣,金戈白马识天威。
七 律
林麓蒙茸径转深,青山偏自解招寻。
石堂无地留松影,洞水涵云浣客心。
秋色渐高苍霭散,翠微平对暮烟沉。
流涟徒倚频移席,何日还期一再临。
锦州府知府孙成书
七 律
两度遭劫两度春,碧血山泉血染身。
玉瓶圣水翻作浪,恩仇一片化烟云。
慈悲崖下慈母心,魂归南海紫竹林。
白驹过隙千秋事,空有明月照山门。
锦州知府张景苍已未怀古偶题
游观音洞
同治甲子夏偕同人游眺率题俚句岁十五年矣尘满壁记进怀往迹刻于石以记志之。
洞天古木老烟霞,修到神仙住几家。
山岫行云忙作雨,悬崖枯树倒生花。
酒香共饮杯中月,诗草谁笼壁上纱。
独立最高峰顶望,茫茫大海浩无涯。
深州直隶州知府邑人李蓬源
夜宿观音洞
扶筇重访旧诗盟,忙到山僧一笑迎。
醉眼放观天地小,豪情狂压海山平。
空中峭壁倚云立,石上寒泉咽月明。
何必更寻三岛胜,人间自有小蓬瀛。
其 二
振衣高上翠微巅,缥缈人疑羽化仙。
崖雪瘦支松骨健,洞云凉抱馨声圆。
空潭寒印一轮月,峭石独撑半壁天。
莫向碧空搔首问,恐惊星斗落岩前。
高阁凌霄起,凭栏寄兴长。
天光垂涧碧,松影入窗凉。
古木丛青霭,危楼倚夕阳。
半山亭下路,云气郁苍苍。
望海潮·秋日登北普陀山望海楼
秋风古道,乱烟衰草,寻山远过荒村。峥枕断流,楼依绝壁,洞霞深锁禅门,径曲辟荆榛。正暮蝉噪雨,塞雁翻云,半壑松声,满天霜信气萧森,层峦遮断斜曛。听疏钟娄杵,唤醒诗魂,把酒临风,仰天长啸,倚栏凭吊何人!一水隔红尘,见茫茫大海,骇浪横吞。待取东林月上,归路恰黄昏。
普陀山历史典故
洛迦来历
普陀山是印度话的简称,具足称是普陀洛迦山、补怛罗迦、布怛落伽等,中国话叫做小白华山。普陀洛迦原为一山之名,因为中国人习性好略,或称普陀或单呼洛迦,久之遂成为两个山了。
考普陀山之成为观世音菩萨道场的原因,在佛教经典上也有明文,当时印度就有几个补怛洛伽等之说。
我们在华严经第六十八卷读到如下一段经文:“瑟鞞胝罗居士告善财言: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即说颂曰:‘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皆遍满,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应往问诸功德,彼当示汝大方便。’时善财童子(中略)渐次游行,至于彼山,处处求觅此大菩萨,见其西面,岩谷之中,泉流萦映,树林蓊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石上(今金刚石俗称说法台,石与陀石同在山之西面),结跏趺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中略)我以此菩萨,大悲行门,平等教化,一切众生,相续不断,(中略)或以布施,摄取众生,或以爱语,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摄取众生;或现色身,摄取众生,或现种种不思议色净光明网,摄取众生。或以音声,或以威仪而为说法,或为神变,令其心悟,而得成就。(中略)愿令一切众生,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得免离,一切怖畏;离怖畏已,复教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转。”这就是有名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二十八参,参观世音菩萨于此山中,所闻法要,大抵如是。再说观世音菩萨乃过去正法明如来,早成正觉,因与我们娑婆世界有大因缘,所以他老人家才倒驾慈航寻声救苦。三十二应,普门示现,无非是要令一切众生,脱离苦海而登彼岸而已。
不肯去观音院
相传,在公元916年,有一个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圣像回国,经普陀莲花洋时,突然哪里都是铁莲花,船不能通行,慧锷以为观音不肯东渡去日本,于是把观音圣像供奉在当地姓张的居民家中。从此以后,普陀山慢慢发展成为专门供奉观音的道场,慧锷也成了普陀山的开山祖师。
短姑圣迹
相传有姑嫂二人渡莲花洋来朝山进香,船靠码头时,不巧小姑“天癸”来潮,自愧不洁,不敢下船入山。其嫂短(责备的意思)其无福朝圣,叫她呆在小船中等她,便独自进山拜佛去了。时近中午,潮水大涨,小船与岸相隔,小姑坐在船中,饿得发慌。正在此时,只见一村妇拎着饭蓝走到码头边,向潮水里投下一些石块,踩着这石块来到小巧玲珑姑船上,说是其嫂进香托她捎来的,说罢,放下饭盒便离船而去。过了不久,其嫂进香归来,问起这件事,感到奇怪。忽然想起刚才拜佛时,瞻仰莲座,只见观音大士衣裾湿了一片,心里顿有所悟,原来这是观世音菩萨做的善事。因其嫂曾在码头“短其姑”,从此,姑嫂泊舟处即被称作“短姑道头”,大士送食时投向潮水里用以踩脚的石块,称为“短姑圣迹”。
二龟听法石
一传,观音菩萨在说法台上讲经说法,
东海龙王知道以后派了他的两个龟相来听经,没想到两相听得入了迷,不愿再回龙宫,龙王知道后非常生气,就将他们化为了石头。二传,这是雌雄两只乌龟,因在圣地戏闹而被惩罚变成了二龟。
普陀山(3张)
普陀山历史人物
最早见于志史的来普陀修炼的著名道教人物为秦始皇年间(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10年)的安期生。他曾受学于河上丈人,卖药于东海边,人称“千岁翁”。相传秦始皇东巡时,以重金召他去寻求长生不老药。安期生不受其命,曰:“后数十年求我于蓬莱山下。”不久安期生渡海至桃花岛、马秦(今朱家尖)和普陀诸岛隐居修道。今普陀山几宝岭下东侧岩洞中有“仙人井”,其水虽大旱大潦亦无增减,色味甘洁,井窟中寒气侵人,虽酷暑不可久居,相传为安期生炼丹遗迹。西南海中的桃花山,传说是以安期生洒墨成桃花而得名。普陀山上的会仙峰,亦名天柱峰,丛岩耸峙,广崖巨壁,展列如屏,冥蒙杳霭,恍若神仙来会,相传当年安期生曾鸾骖鹤驭来游于此。追怀者有诗《安期仙井》云:“安期炼丹处,遥指仙人井。华盖结树冠,玄泉烹清茗。寒懊复暑凉,甘润称逸品。任凭沧海淼,只取一瓢饮。嗟尔名利客,至此应知省。世人多弃此,熙攘几宝岭。”诗《会仙峰》云:“会仙峰上待仙来,鹤驭鸾骖仔细猜。天柱巍巍高百丈,分明海上是蓬莱。”“群仙高会处,即此是蓬莱。略试神通手,莲花顷刻开。”
另一位曾在普陀山长期隐居修道的著名道教人物是梅福,字子真。他精娴诗书,博学多才,曾补南昌尉,因见王莽擅权,汉室将倾,便弃妻子,隐姓埋名,于汉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5年)渡海来普陀山,结茅山椒,采药炼丹,直至终老。后人因此称此山为“梅岑山”,此名沿袭了千余年。北宋宣和年间,山上尚有梅福留下的“履迹瓢痕”。今普陀山普济寺西北有梅岑峰,冈阜起伏,林壑幽美,峰顶建有梅福庵,相传是当年梅福结茅隐修之处。梅福庵内有灵佑洞,又名炼丹洞,内壁岩石嶙峋,状若百兽,崖间渗水,常年不息,倾入仙童葫芦塑像中,被称为“仙水”。洞中塑有梅福像,清康熙年间吴瞻泰题洞额,相传此处为梅福炼丹处。庵内有一“梅福井”,方广1米余,水碧味甘,清澈见底,相传为梅福炼丹用井。梅岑峰西麓下的梅湾,巉岩刻露,林木葱茏,景色幽美,据古志书载梅福曾于此广植梅树。后人追怀其亮节高风,咏叹之诗颇多,如:清祝德风诗《梅岑峰》云:“子真仙去剩空山,万树幽香拥翠鬟。半夜蛟龙听铁笛,梅花吹落白云湾。”明李桐诗《题梅湾春晓》云:“万树梅花开满湾,冥蒙春色驻枝间。回思仙尉成丹日,开落随时待九还。”明邵辅忠诗《梅湾春晓》云:“几树疏梅倚石斜,问梅开落属谁家。东风昨夜频吹俏,也作如来小白花。”清释明慧诗《游梅湾》云:“梅花万树满前湾,仙尉于今丹灶闲。春色自来还自去,何曾一片落人间。”清徐载阳诗《梅岑仙井》云:“汉室衣冠视若泥,飘然浮海凿山池。丹成跨鹤归何处,留得清泉待月辉。”清释法湜诗《春日访梅岑庵题壁》云:“行义何妨又洁身,梅花独占首阳春。寻来丹井今犹在,无复当年跨鹤人。”清朱绪曾诗《梅仙庵》云:“仙尉骑鸾去不回,炼丹古井旁林隈。吴门市卒埋名久,海外孤岑尚姓梅。”等等。
据普陀山志史记载,晋代著名道教人物葛洪(公元284年——355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精通神仙修道之术,曾游历此山。今普济寺慈云石东侧,有葛洪井,水色湛碧,沁人肺腑,渗水涓涓,昼夜不息,相传为葛洪当年炼丹所凿。宋袁燮诗《葛仙丹井》云:“竹屋虚明卧古松,葛仙丹井留遗踪。日长无事同僧话,指点云边三四峰。”清沈树兰诗《葛洪井》云:“句容家世忆仙翁,鹤驭翩翩驻碧空。独有余丹留井底,甘泉普济洛迦东。”另据鄞县志记载,元朝道士王天助,曾修炼于普陀山。京师大旱之时,他祈雨辄应,投铁符治理决河水患也颇为灵验,被皇帝赐号太虚玄静明妙真人。在普陀青鼓山西,坡陡之处有裸岩八处,散布冈阜,石色白,玲珑似玉,异于它峰,相传此岩与八仙过海的道教传说有关,被称作“八仙岩”。清李鼎诗《八仙岩》云:“鸾驭一齐停,云璈侧耳听。八仙同过海。佛眼久垂青。”清祝德风诗《八仙岩》云:“青鼓岩西聚八仙,蓬莱高会自年年。惯随龙女来听法,顷刻能开火上莲。”在几宝岭上,有炼丹峰,据古志载,曾有羽客炼丹于此。在圆通禅院后的两壑间,有天然石桥相联,巧妙绝伦,民间传说是仙人为之,因此称之为“仙桥”。
普陀 洛迦山
此说普陀洛迦山上,有观世音宫殿。释迦牟尼佛在此山与观世音菩萨等无央数菩萨、声闻、天龙八部聚会说法。观世音菩萨除成就大慈悲外,还善能修持无量陀罗尼门,密放神通光明。唐代玄奘法师到印度时,曾到普陀洛迦山瞻仰观音圣地。《大唐西域》玄奘所记的布怛洛迦山,陡峭挺拔,一般凡人难以攀登,唯观自在菩萨往来于此。观自在菩萨常现自在天形,或涂灰外道,慰喻世人使其所求,得到满足。以何身得度者,菩萨即现何身而为。
观世音菩萨在此山为无数菩萨、声闻、天龙八部说法外,还常随释迦牟尼佛到各地说法。如《十一面神咒心经》说:佛在室罗伐竹林道场,观自在菩萨与无量俱那庾多百千持咒神仙前后围绕。
洛迦山西距普陀山5.3千米,呈锐长三角形,南北长约1.05千米,东西宽0.6千米,面积0.36平方 。岸线长3千米,海拔97.1米。从普陀山远望如一尊海上卧佛。
普陀山文化节日
文化节
(每年11月)舟山三大旅游节庆之一,以普陀山深厚的观音文化底蕴为依托,以弘扬观音文化、打造文化名山为内涵的佛教旅游盛会。期间有大型法会、佛教音乐会、众信朝圣、莲花灯会、文化研讨会、佛教文化旅游品展览会等一系列活动,吸引众多海内外观音弟子、佛教信徒、香客游客聚缘“佛国”。
香会节
普陀山观音香会节起源于观音应化诞生或成道等日。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圣诞日、六月十九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海内外佛门弟子,不论远近纷纷从四面八方云集普陀山敬香朝拜和参加法会。十八日晚、十九日凌晨达到高潮,上万信众摩肩接踵,三步一拜齐登佛顶山,场面蔚为壮观。全山彻夜灯烛辉煌,讲经诵佛之声通宵达旦,呈现出佛国盛会庄严虔诚的节庆氛围。
春季旅游节
普陀山之春旅游节以“生态旅游,人文体验,游客互动,百姓同乐”为宗旨,在每年阳春三月举办。通过精心演绎,力争展现旅游节庆的群众参与性和游客互动性,体验佛国静谧宗教氛围的同时,让节庆的激情和奔放真正融入旅途中。活力四射的民俗文化,在清净佛地体验难得一见的民风激情;别具一格的素食文化烹饪比赛,领略中华美食林中素食文化这朵奇葩的别样风采;修炼身心意志的“佛国朝圣五十三参”,有幸亲历善财童子参悟得道的漫漫历程。此外还有精彩纷呈的摄影大赛、互娱互乐的沙滩游艺活动等一系列参与性、观赏性强的旅游节目。
佛国集体婚庆
心字石前许前愿,千年古樟证今生。绵延的金沙、纯洁的天空、坚贞的磐陀石,巧妙和谐地融合在这神圣、浪漫的海天佛国,所有的草木也多情温柔起来,在这里结下白头之约,似乎别有意义。爱侣们携手栽下心愿树,结上同心锁,让灵山为天下有情人共证姻缘,用菩提心祝福百年好合。情缘佛国,美在青春,如此别具风格的集体婚庆活动,是普陀山特有的节庆活动,也表达了普陀山出尘入世的慈悲情怀,这将令每一对情侣终身难忘,成为一生记忆的珍藏。
普陀山特色饮食
素斋
普陀山的素斋种类繁多、气味芬芳、清新淡雅、营养丰富,一向受到海内外游客的好评,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在寺内吃一顿素斋。普陀山的三大寺(普济寺、法雨寺、佛顶山慧济寺)的斋堂都有方便香客赶斋的时间。一般早餐为5:30~6:00,午饭为10:00~11:00,晚饭16:30-17:00左右。到时候不妨到客堂打听一下,花十几块钱吃一顿斋饭,经济实惠,别有一种风味。
海鲜
普陀山的活海鲜相当丰富。黄鱼、墨斗鱼、海蟹、花蛤、淡菜、贝壳类、条纹虾等应有尽有。除各宾馆、山庄的餐饮外,饭店主要集中在海鲜园、前寺、后寺和南天门附近。其中,海鲜园集中了52家海鲜餐馆,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另外,普陀山上的海鲜价格偏高,距此不远的沈家门海鲜价格要便宜得多,在沈家门转船的时候,可以痛快地享用一番。
小贴士:在普陀山吃海鲜,建议选择星级宾馆,这里的价格并不比小饭店贵,而且保证质量。如果下榻在家庭式旅馆,让老板帮助做一顿海鲜也是很实惠的。最好不要去一些小饭馆吃海鲜,避免上当受骗。
紫涛盛宴
如果旅游重点是吃新鲜的海鲜,10月最好。舟山历来是三大渔港之一,舟山群岛的东海渔场,在海内外享有盛名。千余种鱼、蟹、虾、贝、藻类使舟山享有“中国渔都”之美誉。经过舟山人民几十年来对海鲜美食文化的演绎,无论是夜幕下海边的海鲜夜排挡,还是地道渔家风味的渔家宴,都构成了脍炙人口的“中国海鲜,吃在舟山”的海鲜美食佳话。
普陀山旅游信息
编辑普陀山景区费用
舟山市普陀山管委会规定:2007年9月20日起,正山门票每人160元。元月一日、二日,春节初一至初五,五月一日至五月五日,十月一日至十月五日,进山门票为每人200元。每年12月、1月每人140元。1.4米以下儿童免进山门票。实行门票“一票制”后,原由普陀山园林处管理的西天景区,梵音洞,南天门,千步沙,天灯(佛顶山),百步沙6处景点门票全部取消。
收费的景点还有:普济寺(5元)、法雨寺(5元)、慧济寺(5元)、紫竹林(5元)、南海观音(6元);大乘庵2元;洛迦山(67元)、百步沙海水浴场(20元)、佛顶山上下山索道50元(上下索道单程各35元)。
普陀山交通要览
岛上交通主要由普陀山客车公司经营,每个景点门口都有候车站点,但是需要请调度调车辆前来。各地景点交通方便,车票价格明码规定。车况不错,全带空调。
公交车
普陀山由两条旅游专线车将大多数景点连接起来。这两条专线车每隔10~15分钟一班,运营至17:00止,17:00以后各类车辆陆续收工,游客应在此前返回住地。从码头到前寺4元,从百步沙到索道站8元。
出租车
普陀山景点较分散,团体包车更划算。12座国产丰田面包车400-600元/天,20座国产丰田中巴车800-1000元/天。普陀山旅游淡旺季明显,淡季可议价。如包车一天,你可以选择以下常规景点一游:1.去索道站乘索道上慧济寺;2.游好慧济寺乘索道回,去法雨寺;3.去普济寺;4.去紫竹林看南海观音;5.送回码头或宾馆。杭州—普陀山
第二天:游览法雨寺、紫竹林、南海观音后快艇回沈家门,下午游程结束乘车返杭州,结束愉快旅程。
普陀山旅游线路
二日游线路
第一天:上海—普陀山
早上6:50分南浦大桥旅游集散中心(外马路1588号,64路公交终点站旁)新候车厅门口找“金易日盛旅行社”黄色旗取票,乘7:20大巴,经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跨海连岛大桥至朱家尖蜈蚣峙码头(12:00左右到),导游举“浙江普陀山金易日盛旅行社”黄底红字四方旗接团。快艇15分钟往普陀山,用中餐(自理),游紫竹林,潮音洞,不肯去观音院(共约40分钟),南海观音大佛(约40分钟),宿普陀山;
第二天:普陀山—上海
早餐后游普济寺(约40分钟),步行上下佛顶山慧济寺(约150分钟),法雨寺(约40分钟),千步沙海滨公园(约20分钟),适时快艇至朱家尖乘14:00大巴,停靠特产城(自由购物)14:40分返上海,约19:00分抵达南浦大桥。。
普陀山特色旅游
海天佛国
如果是香客和善男信女,会特意选择三个日子上岛:2月19日为观音菩萨生日,6月19日为菩萨得道日,9月19日为菩萨出家日,这三个日子都是农历。
以二月大香会期为最盛,六月游山避暑者较多,九月则称小香会,香客略少。这三个日子的前三天,大批香客上岛,候船时间可能长一点,房价也可能略高。
一般游客,如果想观览佛事盛况,可专门选择这几个日子,如果怕人多拥挤,可以避开这几个时间上普陀山。
踏沙看海
享受海水和沙滩的乐趣,当然是夏季7、8、9月最好。
每到夏秋之季,海面上万顷波涛掀起巨澜,惊心动魄,吼声震天。至夜则是另一种奇观,一排排波浪在夜幕中闪闪发光,令人眼花缭乱,人们称之为“海火“,信众们则叫“神火”。
普陀山特色购物
普陀山盛产我国著名的“四大海鱼”产品,其中黄鱼、墨斗鱼最为有名。每年盛夏捕鱼旺季到来时,正是采购海鲜的大好时机。“佛手”是普陀山特有的贝类,是当地特产,每年8月才能尝到。其形似佛的五指展开,两瓣吻合,饶有情趣,煮熟之后吃来香味四溢,鲜而不腻,是海中独特的珍品。另外,“佛瓜”(普陀山盛产的一种西瓜)也颇负盛名。还有普陀佛茶,又称佛顶山云雾茶,采摘于一种野生茶树,生长在海拔291m高的佛顶山上。普陀佛茶历史悠久,1915年曾经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谷雨前采制的佛茶,用普陀山之泉水冲饮,有药用价值。普陀水仙是舟山市的市花,花开时芬芳浓郁,香气持久,其特点是球大、花多、香浓,与漳州水仙、崇明水仙齐名,并列为我国三大最佳水仙品种。
普陀山景区住宿
普陀山大多住宿点都聚集在前寺、后寺附近。规模一般都不大,条件设施一般。标准间价格从150—700元不等,另收每人20元的海塘建设费。除周五、周六和法定节假日前后三天,以及每年九天的观音香会期(农历二月、六月和九月的十七、十八、十九)外,住宿一般可打八折。
普陀山天地灵验
编辑普陀山是世界闻名的观音道场、佛教圣地,其宗教活动可追溯于秦。至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促进了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形成,并迅速成为汉传佛教中心,传至东南亚及日、韩等国。至清末,全山已形成3大寺、88禅院、128茅蓬,僧众数千。“山当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逢僧”,史称“震旦第一佛国”山上每逢佛事,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时有天象显祥,信众求拜,灵验屡现。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被世人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奇异天象
据戒忍大师回忆,1997年的农历九月二十九日,准备进行南海观音铜像开光。但是没有想到,开光之前,铺天盖地的乌云再度席卷天空,一场倾盆大雨似乎已不可避免。戒忍大师当即通知准备雨衣4000件,以备法会使用。4000件雨衣买好了,天空依旧乌云密布,丝毫没有放晴的意思。本来预定8点钟准时进行的开光,也因故延迟了15分钟。8点15分,开光法会正式开始。戒忍大师宣布:“南海观音圣像开光法会正式开始!”话音刚落,仿佛有一双无形的巨手在这一瞬间拨开了乌云,一束白光透过云层直射下来,正好射在观音铜像上!见此奇异天象,在场的人们纷纷跪倒,虔诚地顶礼膜拜。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普陀山在哪里 .天气网[引用日期2019-03-11]
- 2. 当前所在位置 : 天气网 天气生活 城市文化 正文 普陀山风景区在哪 .天气网[引用日期2019-03-11]
- 3. 浙江17个国家5A级景区,你都去过吗? .苍南新闻网[引用日期2019-03-11]
- 4. 观音菩萨道场——第十三届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开幕 .凤凰新闻[引用日期2019-03-11]
- 5. 实测普陀山旅游景区 .杭州日报[引用日期2019-03-11]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