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CASS)是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国务院直属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其前身是1955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
1977年5月7日,经党中央批准,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基础上正式组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党中央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的三大定位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1-2]
截至2016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拥有6大学部,近40个研究院所,10个职能部门,8个直属机构,2个直属公司,180余个非实体研究中心,主管全国性学术社团105个,并代管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全院有二三级学科近300个,其中国家重点学科120个。全院在职总人数4200余人,科研业务人员32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1676名,学部委员61人、荣誉学部委员133人。研究生院有在校生3100余人。
- 中文名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外文名
-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 简 称
- 社科院·CASS
- 成立时间
- 1977年5月7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沿革
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研究院社会所、史语所时期
1927年11月,筹设社会科学研究所,并于1928年5月正式成立,下有法制组、民族组、经济组、社会组,前两组在南京,后两组在上海。
1928年6月9日,在上海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简称中研院,拉丁文译名Academia Sinica)在上海成立,是为“中华民国最高学术研究机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院”(academy),直属于南京国民政府,首任院长蔡元培。创办中研院的主要成员是中国科学社社员,因此,中研院成立后继承了中国科学社在国际上作为中国科学界官方代表的地位。
1934年7月,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之北平社会调查所并入该所,1945年改称社会研究所。
1928年,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成立。年初,大学院中央研究院筹备委员傅斯年向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建议设置历史语言研究所。3月,中研院于广州中山大学筹设历史语言研究所,聘傅斯年、顾颉刚、杨振声三人为常务筹备员。7月,正式成立,由傅斯年代行所长职务。10月22日,迁入广州柏园,始有独立所址,后经议定,以此日为所庆纪念日。初在广州,分设史料、汉语、文籍考订、民间文艺、汉字、考古、人类学及民物学、敦煌材料研究等八组。
1929年,院址迁往北平,将原设八组归并为三个学术组,一为历史学组,从事史学及文籍考订;二为语言学组,从事语言学及民间艺文;三为考古学组,从事考古学、人类学及民物学,并分别聘请陈寅恪、赵元任、李济为一、二、三组主任。九一八事变(1931)后由北平迁上海。
1934年,中研院在南京之建筑陆续竣工,史语所亦由上海迁至南京。同年5月增设人类学组。中日战争期间,史语所先迁湖南长沙,继迁云南昆明,最后定居于四川南溪县李庄之板栗坳。
1948年3月,召开年会,选举确定了81名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其中人文组院士28人,占到院士总数的三分之一强。在中央研究院1948年评选出的第一届81位院士中,人文组院士达28位,占到院士总数的三分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时期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据此,在政务院之下设科学院,行使管理全国科学研究事业的政府行政职能。科学院与文化部、教育部、卫生部、出版总署等部门同受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的指导。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任命文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原中央研究院院士郭沫若为中国科学院院长。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开始办公。
[8]
成立之初的中国科学院也是一个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于一身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1949年11月5日,中国科学院从华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处接管了原北平研究院的史学研究所以及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设在北京的图书史料整理处,并在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历史组、考古组以及北平研究院史学所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语言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1950年4月6日,中国科学院又于在南京接收了原中央研究院的社会研究所,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初设于南京。5月,由解放区迁北平的华北大学研究部历史研究室划入中国科学院,在此基础上扩建为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上述考古所、语言所、社会所、近代史所成为中国科学院最早设立的一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1954年1月28日,周恩来总理主持政务院第204次政务会议,决定建立中国科学院学部和实行学部委员制度。中国科学院组织全国科技、教育、产业界的学者、专家,并会同有关部门推荐遴选了首批委员人选。
[9]
1956年,国家在制定12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同时,也制定了《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草案(1956~1967)》,推动了院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发展,很快建立了几个新的研究所。到“文革”之前,哲学社会科学部有14个研究机构,包括哲学所、经济所、世界经济所、文学所、外国文学所、语言所、历史所、近代史所、世界历史所、考古所、民族所、法学所、世界宗教所和情报所。1957年6月,反右斗争开始,同年7月院党组提出成立哲学社会科学部分党组,以加强党的领导,并提出该部学术思想方面的问题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直接领导,8月中宣部批复同意。随着政治运动的不断升级,以及全院科技力量投入“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哲学社会学部逐步从中国科学院分离出来。
1960年,哲学社会科学部划归中宣部直接领导。
1961年以后,院属机构中不再列入该学部所属研究所。但哲学社会科学部及其所属单位仍与中国科学院有着种种联系。
1966年,全国开始“文革”后,学部工作限于停顿状态。
1967年1月,各自然科学类学部被迫停止活动。哲学社会科学部亦遭严重破坏,是“文革”重灾区。学部内派性严重,冤案成堆,若干人被迫害致死。由于中宣部被砸乱,哲学社会科学部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
1969年以后,绝大部分人员下放农村参加劳动。
1972年,由于周总理的过问,院部才回到北京,逐步恢复工作,学部由国务院科教组代管。
1975年,四届全国人大召开恢复教育部后,学部交由教育部代管。
1975年初,邓小平受命主持国务院工作,他不仅全面整顿科学事业,也着手恢复遭受严重破坏的哲学社会科学。邓小平决定由新设立的国务院政治研究室代管学部业务工作,学部的政治和行政工作分别由国务院政工组、办公室负责。7月16日国务院发布学部领导机构名单,郭沫若仍任学部主任,并组成学部临时领导小组负责学部日常工作。7月下旬起派到学部的军宣队、工宣队陆续撤离,学部下放农村的研究人员被召回,研究所科研业务逐步恢复。
1975年9月,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哲学社会科学若干事项的通知》(国发[1975]142号)。通知中规定,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直接受国务院指导,其地位同于科学院,相当于部委一级单位”。该《通知》正式提出了建立单独的社会科学院的计划。由此学部行政级别大为提高,但名称未变,相关研究所名义上仍留在中科院。10月4日,胡耀邦被邓小平任命为中科院“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后,在牵头制定中科院整顿规划时,也开始为建立单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制定规划。10月25日,邓小平在政治局会议上受到批判,在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中,政研室一度险被撤销。
1976年1月17日,因邓小平在政治局会议上受到批判,宣布不再领导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工作,社会科学院的建设计划被迫中止。
1976年秋,“四人帮”被粉碎后,哲学和社会科学文化事业在拨乱反正中逐步复苏。
1977年4月5日,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向中央递交《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学部改变名称的请示报告》。5月7日,中共中央批准了该报告,决定将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改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地位与中国科学院等同,相当于部委一级。学部时期的14个研究所全部划归过去。至此,哲学社会科学部正式从中国科学院独立出去。11月24日,国务院颁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印章正式启用。随后,中央任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社会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胡乔木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任院长兼党组书记。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时期
1977年至1981年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先后成立了工业经济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财贸经济研究所(现为财经战略研究院)、新闻研究所(现为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现为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人口研究所(现为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现为民族文学研究所)、世界政治研究所(后与世界经济研究所合并成立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美国研究所、日本研究所、西欧研究所(现为欧洲研究所)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等16个研究和出版单位。此外,苏联东欧研究所(现为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西亚非洲研究所和拉丁美洲研究所也在这个时期划归中国社会科学院。
[11]
2004年1月5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2005年12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2006年8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成立,作为院务会议领导下的学术指导、学术咨询和科研协调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部设立了文学史学哲学部(后又分立为文学哲学部、历史学部)、经济学部、社会政法学部、国际研究学部、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评选出首届学部委员47人、荣誉学部委员95人。
[12]
2011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式启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是年11月30日,实施创新工程后成立的首批跨学科、综合性、创新型学术思想库和新型研究结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分别在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亚洲与太平洋研究所和社会发展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而成。
[14]
2012年4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校区在北京市房山区的良乡高教园区正式落成。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级综合性高端智库的优势,使其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知名智库”。
[4]
2016年11月26日至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学部主席团主席王伟光率院学部委员学术调研团前往山东青岛,青岛市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意向书。
[15]
2017年1月7日,青岛市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建设高等院校,合作共建青岛研究院,联合在青岛举办国际性高层论坛,为青岛市重大决策和发展战略提供咨询论证,在人才交流与培养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15]
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体系
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机构概览
据2016年12月社科院官网信息显示,中国社会科学院拥有6大学部,近40个研究院所,10个职能部门,8个直属机构,2个直属公司,180余个非实体研究中心,主管全国性学术社团104个,并代管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六大学部
文学哲学部 | 社会政法学部 | 历史学部 |
经济学部 | 国际问题研究学部 | 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 |
职能部门
据2016年12月社科院官网信息显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部职能部门设有:办公厅、科研局(学部工作局)、人事教育局、国际合作局、财务基建计划局、离退休干部工作局、监察局(直属机关纪委)、基建工作办公室、创新工程综合管理办公室(人才交流培训中心)、信息化管理办公室等。
[17]
直属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 |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 中国社会科学院服务中心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发展促进中心 | 郭沫若纪念馆 |
研究院所
主管学术社团
序号
| 学会名称
| 挂靠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系统研究会
| 经济研究所
| 1984
|
2
| 中国经济史学会
| 经济研究所
| 1986.12
|
3
| 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
| 经济研究所
| 1980
|
4
|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
| 经济研究所
| 1981
|
5
| 中国比较经济学研究会
| 经济研究所
| 1986
|
6
| 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
| 经济研究所
| 1983
|
7
|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
| 经济研究所
| 1984.12
|
8
|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
| 经济研究所
| 1986.5
|
9
|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
| 工业经济研究所
| 1979
|
10
|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
| 工业经济研究所
| 1990.8
|
11
|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
| 工业经济研究所
| 1981.3
|
12
|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
| 农村发展研究所
| 1984.2
|
13
| 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
| 农村发展研究所
| 1979.5
|
14
| 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
| 农村发展研究所
| 1992.11
|
15
| 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
| 农村发展研究所
| 1978.5
|
16
| 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
| 农村发展研究所
| 1986.1
|
17
| 中国西部开发促进会
| 农村发展研究所
| 2006.3
|
18
| 中国成本研究会
| 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 1980.9
|
19
| 中国市场学会
| 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 1991.6
|
20
|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
|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 1979.3
|
21
| 中国考古学会
| 考古研究所
| 1979
|
22
| 中国明史学会
| 历史研究所
| 1989.8
|
23
|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
| 历史研究所
| 1989.8
|
24
| 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
| 历史研究所
| 1981.5
|
25
|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
| 历史研究所
| 1984
|
26
| 中国先秦史研究会
| 历史研究所
| 1982
|
27
|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
| 历史研究所
| 1983
|
28
| 中国孙中山研究会
| 近代史研究所
| 1984.1
|
29
| 中国现代文化学会
| 近代史研究所
| 1989.4
|
30
|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 近代史研究所
| 1991
|
31
| 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
| 近代史研究所
| 1979.7
|
32
| 中国史学会
| 近代史研究所
| 1949.11
|
33
| 中国国际文化书院
| 世界历史研究所
| 1989.3
|
34
| 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
| 世界历史研究所
| 1984.8
|
35
| 中国非洲史研究会
| 世界历史研究所
| 1980
|
36
| 中国拉丁美洲史学会
| 世界历史研究所
| 1979
|
37
| 中国日本史学会
| 世界历史研究所
| 1980
|
38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 世界历史研究所
| 1979
|
39
| 中国英国史研究会
| 世界历史研究所
| 1980
|
40
| 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
| 世界历史研究所
| 1980.6
|
41
| 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
| 世界历史研究所
| 1991
|
42
| 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
| 世界历史研究所
| 1991
|
43
| 中国朝鲜史研究会
| 世界历史研究所
| 1979
|
44
| 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
| 世界历史研究所
| 1985
|
45
| 中国法国史研究会
| 世界历史研究所
| 1979
|
46
| 中国德国史研究会
| 世界历史研究所
| 1980
|
47
| 中国近代文学学会
| 文学研究所
| 1988.1
|
48
| 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
| 文学研究所
| 1990.1
|
49
|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
| 文学研究所
| 1994.5
|
50
| 中国鲁迅研究会
| 文学研究所
| 1979.7
|
51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
| 文学研究所
| 1978.11
|
52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
| 文学研究所
| 1979
|
53
|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 民族文学研究所
| 1979
|
54
|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会
| 民族文学研究所
| 1996.3
|
55
|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 民族文学研究所
| 1989.11
|
56
| 中国江格尔研究学会
| 民族文学研究所
| 1991.1
|
57
|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
| 外国文学研究所
| 1979
|
58
| 中国语言学会
| 语言研究所
| 1980.9
|
59
|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
| 语言研究所
| 1981.11
|
60
|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
|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 1981.1
|
61
|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
|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 1979.9
|
62
| 中国无神论学会
|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 1978
|
63
| 中国逻辑学会
| 哲学研究所
| 1979.8
|
64
|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
| 哲学研究所
| 1982.6
|
65
| 中国哲学史学会
| 哲学研究所
| 1979.1
|
66
|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
| 哲学研究所
| 1979.1
|
67
| 中华美学学会
| 哲学研究所
| 1980.6
|
68
| 中国伦理学会
| 哲学研究所
| 1980.6
|
69
| 国际易学联合会
| 哲学研究所
| 2004.5
|
70
| 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
| 哲学研究所
| 1980
|
71
| 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
| 哲学研究所
| 1979
|
72
| 中国宗教学会
| 世界宗教研究所
| 1989.3
|
73
| 中国法律史学会
| 法学研究所
| 1979.11
|
74
| 中国政治学会
| 政治学研究所
| 1980.12
|
75
|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
| 政治学研究所
| 1994.5
|
76
| 中国民族研究团体联合会
|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 1979
|
77
| 中国世界民族学会
|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 1979
|
78
| 中国民族史学会
|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 1983.4
|
79
| 中国突厥语研究会
|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 1980.1
|
80
| 中国民族理论学会
|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 1980.1
|
81
| 中国民族学学会
|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 1980.1
|
82
|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
|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 1979
|
83
|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
|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 1980.8
|
84
|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会
|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 1989
|
85
| 中国社会学会
| 社会学研究所
| 1979
|
86
|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
| 社会学研究所
| 1982
|
87
|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
|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 1980.4
|
88
| 中国东欧中亚经济研究会
|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 1978.12
|
89
| 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
|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 1981.6
|
90
| 中国欧洲学会
| 欧洲研究所
| 1984.11
|
91
| 中国亚非学会
| 西亚非洲研究所
| 1962.4
|
92
| 中国中东学会
| 西亚非洲研究所
| 1982.7
|
93
| 中国拉丁美洲学会
| 拉丁美洲研究所
| 1984.5
|
94
| 中华美国学会
| 美国研究所
| 1988.12
|
95
| 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
| 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 1994
|
96
| 中国南亚学会
| 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 1978
|
97
| 中华日本学会
| 日本研究所
| 1990.2
|
98
| 全国日本经济学会
| 日本研究所
| 1978.8
|
99
| 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
|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 1986.1
|
100
| 中国郭沫若研究会
| 郭沫若纪念馆
| 1983.5
|
101
| 中国地方志协会
|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 1981.8
|
10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1992.1
|
103
| 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1985.9
|
104
| 全国台湾研究会
| 台湾研究所
| 1988.8
|
直属企事业单位:中国人文科学发展公司(中国经济技术研究咨询有限公司)、中国经营出版传媒集团
托管单位: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员编制
中国科学部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1955年 | 艾思奇 · 包尔汉 · 陈伯达 · 陈翰笙 · 陈望道 · 陈寅恪 · 陈垣 · 邓拓 · 狄超白 · 丁声树 · 杜国庠 · 范文澜 · 冯定 · 冯友兰 · 冯至 · 郭大力 · 郭沫若 · 何其芳 · 侯外庐 · 胡乔木 · 胡绳 · 黄松龄 · 马叙伦 · 马寅初 · 季羡林 · 翦伯赞 · 金岳霖 · 黎锦熙 · 李达 · 李亚农 · 李俨 · 刘大年 · 罗常培 · 骆耕漠 · 吕叔湘 · 吕振羽 · 茅盾 · 潘梓年 · 千家驹 · 钱俊瑞 · 沈志远 · 汤用彤 · 陶孟和 · 王力 · 王学文 · 王亚南 · 魏建功 · 吴晗 · 吴玉章 · 夏鼐 · 向达 · 许涤新 · 薛暮桥 · 杨树达 · 杨献珍 · 尹达 · 于光远 · 张稼夫 · 张如心 · 郑振铎 · 周扬
|
1957年 |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和荣誉学部委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职专家学者,可被推荐并当选为学部委员;符合学部委员条件的离退休老专家,在职专家中年满80周岁、不担任行政职务符合学部委员条件者,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荣誉学部委员称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并不是延续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学部委员称号。有学者认为,目前建立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制度的条件基本成熟,但如果马上设立院士制度还存在某些困难,因此可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恢复学部委员制度,为今后过渡到院士制度奠定基础。
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47名学部委员、95名荣誉学部委员正式产生。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大会召开,增选10名学部委员,38名荣誉学部委员。2014年7月16日,又产生了第三批学部委员4名
[19]
。2018年9月25日,公布了12名2018年新增选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名单,分别为:刘跃进、陈众议、赵汀阳、冯时、陈星灿、彭卫、谢伏瞻、潘家华、孙宪忠、陈甦、邢广程、张宇燕
[20]
。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61人
陈佳贵、江蓝生、刘国光、江流、冷溶、汝信、王伟光、蔡昉、靳辉明、李崇富、程恩富、杨义、朝戈金、李景源、叶秀山、沈家煊、魏道儒、黄宝生、刘庆柱、王巍、耿云志、张海鹏、陈祖武、林甘泉、陈高华、宋镇豪、王震中、廖学盛、刘树成、张卓元、朱玲、吕政、周叔莲、金碚、李扬、王国刚、张晓山、李京文、汪同三、杨圣明、高培勇、田雪原、景天魁、李培林、郑成思、王家福、梁慧星、王叔文、李林、郝时远、史金波、何星亮、张蕴岭、苏振兴、余永定、李静杰、裘元伦、周弘、黄长著、方克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133人
首批95人:丁伟志、丁守和、于光远、于祖尧、仇士华、孔繁、王仲殊、王庆成、王贵宸、王耕今、邓绍基、刘世德、刘海年、刘起吁、刘楠来、刘魁立、吕大吉、朱寨、朱大渭、朱绍文、何方、何乃维、何振一、何龄修、余绳武、余敦康、佟柱臣、吴元迈、吴宗济、吴承明、吴家竣、张炯、张长寿、张守一、张泽咸、张振鵾、张椿年、李琮、李奇(女)、李步云、李道揆、杜荣坤、杜继文、杨天石、杨季康(女)、杨曾文、汪海波、汪敬虞、谷源洋、邵荣芬、陆学艺、陈燊、陈之骅、陈乐民、陈启能、陈宝森、陈栋生、陈筠泉、陈毓罴、周定一、巫白慧、庞朴、金宜久、柳鸣九、胡庆钧、赵人伟、赵风歧、姚介厚、骆耕漠、徐葵、徐苹芳、徐崇温、浦寿昌、涂纪亮、贾芝、资中筠、郭松义、钱中文、高恒、高莽、高涤陈、梁存秀、黄心川、黄绍湘(女)、葛佶(女)、董衡巽、道布、照那思图、蔡美彪、樊亢(女)、樊骏、戴园晨、瞿同祖;
第二批38人:马西沙、仁钦道尔吉、吴云贵、李文俊、李惠国、陈铁民、罗希文、郎樱、侯精一、郭宏安、王宇信、王曾瑜、卢钟锋、任式楠、吕一燃、余太山、张显清、张海涛、李瑚、黄展岳、王松霈、刘文璞、孙世铮、宓汝成、经君健、郑友敬、聂宝璋、马骧聪、白钢、刘尧汉、孙宏开、杨一凡、王金存、冯昭奎、陆南泉、徐世澄、陶文钊、项启源。
以上资料来源:社科院官网委员名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对外学术交流与课题研究和学科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对外学术交流,促进重点科研项目和学科发展。在交流规模上,从1978年10多批数十人次发展到1995年1398批、 4100多人次。在地区分布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交流已遍及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国外约200多个社科研究机构、学术团体、高等院校、基金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了交流关系,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交流协议。交流对象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广大发展中国家。许多国家的元首、政府总理、内阁长官及政界、学界著名人士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访问、讲演,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对外交流,有互派学者考察访问、开展合作研究、互派长期留学进修生、举办双边或多边学术研讨会、互邀学者讲学等多种形式。
[21]
2015年4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会见了来华访问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理事长石毛博行。
[22]
12月14日,波兰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青年学者凯莎·高力访问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23]
2016年1月18日至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率领代表团访问伊朗。
[24]
2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蔡昉在京会见了到访的巴基斯坦外交国务部长赛义德·塔里克·法塔米、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哈立德一行
[25]
;同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率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交流团,访问了总部位于沙特阿拉伯利雅得的国际组织国际石油论坛。
[26-27]
;2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承办的2016年非洲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总统顾问研讨班在京开班
[28]
;7月,T20贸易与投资会议在日内瓦召开。此次会议是WTO贸易对话系列的一部分
[29]
;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会见了到访的泛美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总经理何塞·胡安·鲁伊兹·戈麦斯博士一行
[30]
;9月,美国青年政治领袖理事会代表团访问社科院。
[31]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研究
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单元
据2016年12月社科院科研局官网显示,社科院共有研究中心88个,其中经济所主管5个,工经所主管5个,农发所主管2个,财经院主管4个,金融所主管3个,数技经所主管7个,人口所主管3个,城发所主管1个,马研院主管1个,哲学所主管6个,宗教所主管4个,文献中心主管3个,考古所主管1个,历史所主管4个,近代史所主管1个,世界历史所主管2个,边疆所主管2个,民文所主管1个,法学所主管5个,民族所主管5个,社会学所主管4个,世经政所主管1个,俄欧亚所主管2个,欧洲所主管3个,西亚非所主管1个,拉美所主管1个,亚太所主管4个,美国所主管1个,直属机关党委主管1个,科研局主管3个,国际合作局主管1个,监察局主管1个,院妇工委主管1个。
[32]
序号
| 中心名称
| 负责人
| 主管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
| 刘迎秋
| 经济所
| 1994
|
2
| 中国社会科学院欠发达经济研究中心
| 袁钢明
| 经济所
| 1994
|
3
| 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契约研究中心
| 成思危 王振中
| 经济所
| 2003
|
4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心
| 刘国光 董志凯
| 经济所
| 1997
|
5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
| 张卓元
| 经济所
| 1996
|
6
| 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科学研究中心
| 陈佳贵 黄速建
| 工经所
| 2000
|
7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
| 陈佳贵 金碚
| 工经所
| 2002
|
8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
| 李平 罗仲伟
| 工经所
| 1994
|
9
|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魏后凯
| 工经所
| 1995
|
10
| 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
| 张永建
| 工经所
| 2004
|
11
|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经济研究中心
| 李周
| 农发所
| 1994
|
12
| 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
| 王洛林
| 农发所
| 1996
|
13
|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
| 张广瑞
| 财经院
| 1999
|
14
|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
| 高培勇
| 财经院
| 2002
|
15
| 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经贸国际金融研究中心
| 于立新
| 财经院
| 1992
|
16
|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
| 倪鹏飞
| 财经院
| 2010
|
17
| 中国社会科学院投融资研究中心
| 李扬 董裕平
| 金融所
| 1994
|
18
| 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 王洛林 吴定富
李扬
| 金融所
| 2004
|
19
|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 陈元等 何海峰
| 金融所
| 2004
|
20
| 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
| 张昕竹
| 数技经所
| 1999
|
21
|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
| 汪同三 汪向东
| 数技经所
| 2002
|
22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社会综合集成与预测中心
| 汪同三
| 数技经所
| 1995
|
23
| 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 郑玉歆
| 数技经所
| 1995
|
24
| 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
| 汪同三 金周英
| 数技经所
| 1996
|
25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
| 汪同三 齐建国
| 数技经所
| 2005
|
26
| 中国社会科学院项目评估与战略规划研究咨询研究中心
| 李京文 钟学义
| 数技经所
| 1996
|
27
|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
| 王洛林 蔡昉
| 人口所
| 2000
|
28
| 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 蔡昉 王延中
| 人口所
| 2003
|
29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中心
| 张世生
| 人口所
| 2000
|
30
|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 腾藤 潘家华
| 城发所
| 1998
|
31
|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
| 习五一
| 马研院
| 2010
|
32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孙伟平
| 哲学所
| 1993
|
33
|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
| 殷登祥
| 哲学所
| 1993
|
34
| 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
| 孙春晨
| 哲学所
| 1995
|
35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
| 孙晶
| 哲学所
| 1997
|
36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
| 汝信
| 哲学所
| 1999
|
37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
| 李景源
| 哲学所
| 2000
|
38
| 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文化中心
| 卢国龙
| 宗教所
| 2000
|
39
| 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
| 卓新平
| 宗教所
| 1998
|
40
| 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
| 魏道儒
| 宗教所
| 1997
|
41
| 中国社会科学院邪教问题研究中心
| 高全立
| 宗教所
| 2002
|
42
| 中国社会科学院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
| 蒋颖
| 文献中心
| 2000
|
43
|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中国学研究中心
| 汝信 黄长著
| 文献中心
| 2003
|
44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计量与科学评价研究中心
| 杨沛超
| 文献中心
| 2007
|
45
|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 李学勤
| 考古所
| 2000
|
46
| 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文殷商史研究中心
| 宋镇豪
| 历史所
| 1992
|
47
| 中国社会科学院徽学研究中心
| 万明
| 历史所
| 1995
|
48
| 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
| 卜宪群
| 历史所
| 1995
|
49
| 中国社会科学院敦煌学研究中心
| 黄正建
| 历史所
| 1998
|
50
|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
| 张海鹏
| 近代史所
| 2002
|
51
| 中国社会科学院加拿大研究中心
| 周荣耀
| 世界历史所
| 1993
|
52
| 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
| 朱佳木 于沛
| 世界历史所
| 2005
|
53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发展研究中心
| 马大正
| 边疆所
| 2000
|
54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文化信息研究中心
| 马大正
| 边疆所
| 1998
|
55
|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化与语言文字研究中心
| 朝戈金
| 民文所
| 2011
|
56
|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
| 王家福 刘海年
| 法学所
| 1991
|
57
| 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 李明德
| 法学所
| 1994
|
58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法制研究中心
| 冯军
| 法学所
| 2003
|
59
|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主问题研究中心
| 李铁映
| 法学所
| 1998
|
60
|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香港、澳门法律研究中心
| 邵波
| 法学所
| 1996
|
61
| 中国社会科学院蒙古学研究中心
| 郝时远 乌兰
| 民族所
| 2002
|
62
| 中国社会科学院藏族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
| 郝时远
| 民族所
| 2003
|
63
|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
| 史金波
| 民族所
| 1997
|
64
| 中国社会科学院海外华人研究中心
| 郝时远
| 民族所
| 2002
|
65
|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
| 黄行
| 民族所
| 1993
|
66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私营企业主群体研究中心
| 张厚义 陈光金
| 社会学所
| 1999
|
67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
| 朱锦昌
| 社会学所
| 2003
|
68
|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研究中心
| 陆学艺
| 社会学所
| 1995
|
69
| 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世界研究中心
| 谈世中
| 世经政所
| 1989
|
70
|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
| 李静杰
| 俄欧亚所
| 1994
|
71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
| 邢广程
| 俄欧亚所
| 2002
|
72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德合作研究中心
| 周弘
| 欧洲所
| 1994
|
73
|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问题研究中心
| 周弘
| 欧洲所
| 1985
|
74
|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班牙研究中心
| 周弘
| 欧洲所
| 2002
|
75
| 中国社会科学院海湾研究中心
| 杨光
| 西亚非所
| 1995
|
76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制度与理论研究中心
| 郑秉文
| 拉美所
| 2010
|
77
| 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新西兰与南太平洋研究中心
| 韩锋
| 亚太所
| 1994
|
78
| 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中心
| 孙世海
| 亚太所
| 1988
|
79
|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
| 张蕴岭
| 亚太所
| 2002
|
80
|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经合组织与东亚合作研究中心
| 张蕴岭
| 亚太所
| 1995
|
81
|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政治研究中心
| 张蕴领 黄平
| 美国所
| 2001
|
82
| 中国社会科学院年青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 张冠梓
| 直属机关党委
| 2001
|
83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
| 王忍之 王正
| 科研局
| 1998
|
84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 李慎明
| 科研局
| 2000
|
85
| 中国社会科学院梵文研究中心
| 黄宝生
| 科研局
| 2010
|
86
| 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
| 汝信
| 国际合作局
| 1993
|
87
| 中国社会科学院廉政研究中心
| 李秋芳 孙壮志
| 监察局
| 2009
|
88
| 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性别研究中心
| 李秋芳
| 院妇工委
| 1995
|
注:不含各研究所所属的非实体研究中心 |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成就
成果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学术著作、科学论文、调查研究报告、资料翻译和文献整理等形式向社会各界提供科研产品。截至2016年11月,共出版学术著作4293本,科学论文54517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7268份,翻译著作2787本,翻译论文16108篇,以及相当数量的古籍整理、校勘、注释、各种工具书和普及读物。年平均出版学术著作300本、科学论文3890多种、研究报告510多篇。
[21]
重大成果概览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是国家级的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情报机构。截至2016年12月,图书馆有馆藏图书180万册,中文期刊2218余种(含港台期刊89种),外文期刊953种,电子出版物600多种。
[42]
文献资料的积累和利用,是各学科研究工作的基本条件。中国社会科学院设有综合性的图书馆,绝大部分研究所设有专业性的图书馆,拥有古今中外的基本文献资料。其中包括了相当数量的善本典籍、珍本图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和各研究所,分别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建立了图书资料交换关系,并通过各种动态性、资料性刊物和文献题录、论文索引等信息载体,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丰富的资料和学术信息。
[21]
学术期刊
截至2016年12月,院内有《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考古》、《哲学研究》、《经济研究》、《法学研究》、《文学评论》、《世界经济》等近90种学术刊物,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学术信息。以出版学术著作为宗旨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和经济管理出版社也出版了大量社会科学研究著作,为中国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1]
《经济研究》(月刊) | 《中国哲学年鉴》(年刊) | 《外国文学动态》(双月刊) | 《日本学刊》(双月刊) |
《中国经济史研究》(季刊) | 《世界哲学》(双月刊) | 《中国语文》(双月刊) | 《欧洲研究》(双月刊) |
《经济学动态》(月刊) | 《中国哲学史》(季刊) | 《当代语言学》(季刊) | 《西亚非洲》(月刊) |
《财智生活》(月刊) | 《马克思主义研究》(月刊) | 《方言》(季刊) | 《拉丁美洲研究》(双月刊) |
《中国城市年鉴》(英文版)(年刊) | 《科学与无神论》(双月刊) | 《政治学研究》(双月刊) | 《当代亚太》(双月刊刊) |
《中国城市年鉴》(年刊) | 《世界宗教文化》(双月刊) | 《法学研究》(双月刊) | 《南亚研究》(季刊) |
《中国城市经济》(月刊) | 《世界宗教研究》(双月刊) | 《环球法律评论》(双月刊) | 《台湾研究》(双月刊) |
《经济管理》(月刊) | 《考古》(月刊) | 《民族语文》(双月刊) | 《当代中国史研究》(双月刊) |
《中国工业经济》(月刊) | 《考古学报》(季刊) | 《民族研究》(双月刊) | 《今日中国论坛》(月刊) |
《中国经营报》(周双) | 《中国史研究》(季刊) | 《世界民族》(双月刊)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双月刊) |
《精品购物指南》(周双) | 《中国史研究动态》(月刊) |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年刊) |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月刊) |
《商学院》(月刊) | 《近代史研究》(双月刊) | 《社会学研究》(双月刊) | 《国外社会科学》(双月刊) |
《职场》(月刊) | 《抗日战争研究》(季刊) | 《青年研究》(月刊) | 《第欧根尼》(半年刊) |
《China Economist》(双月刊) | 《世界历史》(双月刊) | 《新闻与传播研究》(双月刊刊) | 《程序员》(半月刊) |
《风尚志》(半月刊) | 《史学理论研究》(季刊) | 《中国新闻年鉴》(年刊) | 《当代韩国》(季刊) |
《中国农村经济》(月刊) | 《中国地方志》(月刊) | 《世界经济》(月刊) | 《中国社会科学》(双月刊) |
《中国农村观察》(双月刊) | 《中国地方志年鉴》(年刊) | 《世界经济与政治》(月刊) | 《历史研究》(双月刊) |
《财贸经济》(月刊)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季刊) | 《世界经济与中国》(英文版)(双月刊) |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季刊)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月刊) | 《文学评论》(双月刊) | 《世界经济年鉴》(年刊)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双月刊) |
《中国人口科学》(双月刊) | 《文学遗产》(双月刊刊) | 《国际经济评论》(双月刊) | 《国际社会科学》(季刊) |
《中国人口年鉴》(年刊) | 《中国文学年鉴》(年刊) | 《美国研究》(季刊) |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周双) |
《哲学研究》(月刊) | 《民族文学研究》(季刊) | 《商业评论》(月刊) |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季刊) |
《哲学动态》(月刊) | 《外国文学评论》(季刊) |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双月刊) |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月刊) |
《世界文学》(双月刊) | |||
注:期刊统计截至2010年6月 |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才培养
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教学建设
办学模式
集中办院:即中国社会科学院集中创办一所研究生院,作为统一的招生单位和学位授予单位,并建设一座统一的校园。
按所设系:即研究生院的教学系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各研究院所设立,实行“所系合一”体制,系主任原则上由所长兼任,系导师从该所副高级以上研究人员中遴选、聘请,系和导师负责研究生的系专业基础课教学。
分片教学:即依据学科门类由若干教学系组建一个教学研究部(简称“学部”,也叫“学科片”),负责按学科群开设的或同一专业研究生共同必修的学部专业基础课教学。
统一管理:即研究生院负责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等教育部规定的公共必修课教学,并统一管理招生、教务、后勤、外事等工作。公共必修课、学部专业基础课、博士生限制性跨学科必修课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在研究生院学习。博士生和学术型硕士生的系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在研究生院或各研究院所学习。专业硕士生的公共课、专业课一般均安排在研究生院院内学习。
[44]
学制学位
根据教育部政策安排,2017年研究生院将按照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分类招收硕士研究生。所有招生系继续招收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涉及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
教学成果
截至2016年6月,研究生院在读研究生3100余人,其中港澳台地区留学研究生52人和外国留学研究生48人;共授予博士学位4771人,学历教育硕士学位10053人(其中专业硕士学位3891人)。
[46]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6月,研究生院拥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17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103个(含13个自主设置的博士学位二级学科)、硕士学位二级学科109个(含13个自主设置的硕士学位二级学科);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拥有北京市重点学科5个。
[47]
一级学科硕士点: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
二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统计学、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军事法学、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新闻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传播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自主设置)、发展经济学(自主设置)、城市经济学(自主设置)、传媒信息法学(自主设置)、知识产权法学(自主设置)、中国民间文学(自主设置)、媒体语言学(自主设置)、计算语言学(自主设置)、语言文字测试学(自主设置)、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自主设置)、夏商周考古(自主设置)、中国当代史(自主设置)、中国边疆史地(自主设置)
一级学科博士点: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
二级学科博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统计学、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军事法学、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新闻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自主设置)、发展经济学(自主设置)、城市经济学(自主设置)、传媒信息法学(自主设置)、知识产权法学(自主设置)、中国民间文学(自主设置)、媒体语言学(自主设置)、计算语言学(自主设置)、语言文字测试学(自主设置)、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自主设置)、夏商周考古(自主设置)、中国当代史(自主设置)、中国边疆史地(自主设置)
专业学位硕士点: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社会工作、法律、金融、税务、文物与博物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文化
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院徽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精神
《社会科学颂》
国运昌,文运兴。天下承平,学术乃盛。夫社会科学者,洞窥人类社会诸现象也。察天人之际,究古今之变。学理精神,道之浩浩,追根溯源,上可迨自古希腊之理性精神。经千年演变,于近世方成显赫学科。我中国之社会科学也,迭遭千年变局,伴民族兴衰而起伏。方今中华崛起,百家争鸣。凡事社会科学诸贤,莫不秉马克思主义之圭臬,图民族复兴之大业,磨砺笔锋,弦歌不辍。学以致用。风雨岂足惧,敢传世代薪火;穷达不值计,诚思庙堂江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者,群贤云集,翘楚辈出。学科齐全,资源丰富。儒道相济,取今复古,激发後来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承担国家科学发展规划之重任,领学界人文造诣之风骚。政要闻人慕名而至,对外交流遍及全球。赞曰:古有翰林预闻机要,西有智库参议中枢。当此时代转型之际,吾辈殚精竭虑,为国家民生贡献方略,为真理治典论文。至若社科院研究生院,专事英才培养之机构。学风敦厚,于斯为盛。才德兼备,名播海外。盖闻三十馀载间,良师济济而桃李芬芳,育才有道而英华满园。嗟夫,盛世太平,再创辉煌,吾辈学人,何其幸哉!
[2]
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集体
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组书记、院长、学部主席团主席 | 谢伏瞻 [48] |
党组副书记、副院长 | 王京清 |
党组副书记、副院长 | 高培勇 |
党组成员、副院长 | 蔡昉、高翔 |
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 | 邓中华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任院长
任届 | 任期 | 姓名 |
---|---|---|
中国科学院院长兼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 | 1949-1977 | 郭沫若 |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1949-1954 | 郑振铎 |
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 1949-1954 | 罗常培 |
中国科学院社会研究所 | 1949-1954 | --- |
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 1949-1952 | 范文澜 |
1952-1954 | 陶孟和 | |
第一届 | 1977-1982 | 胡乔木 |
第二届 | 1982-1985 | 马洪 |
第三届 | 1985-1988 | 胡绳 |
第四届 | 1988-1993 | |
第五届 | 1993-1998 | |
第六届 | 1998-2003 | 李铁映 |
第七届 | 2003-2013 | 陈奎元 |
第八届 | 2013-2018 | 王伟光 |
第九届 | 2018- | 谢伏瞻 [48] |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 参考资料
-
- 1.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4年度部门决算-主要职责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引用日期2015-10-11]
-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概况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2015-02-06]
- 3. 港媒:全球智库排行榜出炉 中国3家智库跻身50强 .参考消息网[引用日期2015-02-06]
- 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5-02-06]
- 5. 10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成立 .澎湃新闻[引用日期2017-12-14]
- 6. 谢伏瞻出任中国社科院院长 曾任河南省委书记 .中国青年网.2018-03-22[引用日期2018-03-22]
- 7.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历史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网站[引用日期2015-02-06]
- 8. 中国科学院成立 .中国科学院院庆网[引用日期2015-02-06]
- 9. 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 .中国科学院院庆网[引用日期2015-02-06]
- 10. 哲学社会科学部独立始末 .和讯网(原载《科学时报》)[引用日期2015-02-06]
-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概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引用日期2015-02-06]
-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成立 .光明网[引用日期2015-02-06]
-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30周年 李长春致信祝贺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联播》[引用日期2015-02-06]
- 14. 中国社科院成立三大战略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在线[引用日期2015-02-06]
- 15. 中国社科院大学将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基础上成立,设青岛校区 .澎湃新闻.2017-01-21[引用日期2017-01-22]
- 16.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章程(试行) .中华网[引用日期2015-02-06]
- 17. 组织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引用日期2015-02-06]
-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学术社团一览表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学部工作局网站[引用日期2015-10-11]
- 19. 社科院增选10名学部委员 增补38名荣誉学部委员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6-10-08]
- 20. 中国社科院院长谢伏瞻等12人获增选为社科院学部委员 .澎湃[引用日期2018-10-13]
- 21. 中国社会科学院简介 .央视网[引用日期2016-10-08]
- 22.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理事长访问我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引用日期2016-10-30]
- 23. 波兰学者凯莎女士访问世界历史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引用日期2016-10-30]
- 24. 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伊朗 .中国社会科学院[引用日期2016-10-30]
- 25. 巴外交国务部长法塔米一行到访我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引用日期2016-10-30]
- 26. 中国社科院学术交流团访问国际石油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引用日期2016-10-30]
- 27. “第六届中韩学术年会”在韩国首尔成均馆大学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引用日期2016-10-30]
- 28. 非洲7国19名部长级官员来华取经 .中国社会科学院[引用日期2016-10-30]
- 29. 2016年T20贸易与投资会议在日内瓦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引用日期2016-10-30]
- 30. 泛美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到访我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引用日期2016-10-30]
- 31. 美国青年政治领袖理事会代表团访问我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引用日期2016-10-30]
- 32.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属非实体研究中心一览表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学部工作局网站[引用日期2015-10-11]
- 33. 金泓.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科获院优秀成果奖概况(1977—1991年)[J].经济学动态,1994(1)
- 34. 社科院发布2014年10项创新工程重大人文基础研究成果 .网易[引用日期2016-12-17]
- 35. 中国社科院发布重大课题研究成果 .中青在线[引用日期2016-12-17]
- 36. 中国社科院发布2014年重大成果的《反腐倡廉蓝皮书》 .光明网[引用日期2016-12-17]
- 37. 社科院连续发布重大成果 .新京报[引用日期2016-12-17]
- 38. 社科院发布重大理论和 现实问题研究成果 .科技日报[引用日期2016-12-17]
- 39.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年度创新工程智库研究重大成果概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引用日期2016-11-06]
- 40. 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2015年度基础研究重大成果概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引用日期2016-11-06]
- 41.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5年度创新工程基础研究重大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引用日期2016-11-06]
- 4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引用日期2016-11-05]
- 43. 中国社会科学院期刊一览表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学部工作局[引用日期2016-11-06]
- 44. 院史回顾 .中科院研究生院[引用日期2016-11-27]
- 45. 报考我院2017年硕士学位研究生考生问题与解答汇编 .中科院研究生院[引用日期2016-11-27]
- 46. 学校简介 .中科院研究生院[引用日期2016-11-27]
- 47. 学科专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引用日期2016-11-05]
- 48. 谢伏瞻出任中国社科院院长 .新浪网[引用日期2018-03-22]
- 49. 赵胜轩不再担任社科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图/简历) .网易[引用日期2016-02-23]
- 50. 国务院任命2名正部级、4名副部级官员(名单) .凤凰[引用日期2016-04-12]
- 51. 张英伟不再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纪检组组长(图|简历) .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2017-09-21]
- 52. 院领导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引用日期2017-10-02]
- 53. 院领导 .中国社会科学院[引用日期2018-12-14]
- 54.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019年1月11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引用日期2019-01-11]
- 收起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