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
苏州科技大学
外文名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简    称
苏科大(SUST)
创办时间
1932年
类    别
公立大学
类    型
理工类
属    性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主管部门
江苏省
现任领导
陈永平(校长)
张庆奎(党委书记)
专职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人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1人
本科专业
59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6个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
院系设置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等
校    训
致远至恒、务学悟真
校    歌
《苏州科技大学校歌》
地    址
苏州市高新区科锐路1号(石湖校区)
苏州市高新区长江路55号(天平校区) [4] 
苏州市高新区滨河路1707号(江枫校区)
院校代码
10332
知名校友
周锡元、叶可明、王开忠等
学校官网
http://www.usts.edu.cn

苏州科技大学历史沿革

编辑
  •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
建工部苏州建筑工程学校 建工部苏州建筑工程学校
1932年,在浙江大学土木系的协助下,私立常州中学添设了土木科,一大批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北洋大学的高素质老师先后任教土木科,前后为国家培养了600多位建设人才。
1953年,建筑工程部苏州建筑工程学校诞生,成为新中国首批建立的建筑专门学校。
1953年,江苏省立苏州高级工业学校土木科、私立常州中学土木科整体并入。
1958年,电力部苏州建筑工程学校(燃料工业部苏州电业土木工程学校)整体并入。
1960年,苏州建筑工程学校升格为苏州城市建设学院。
1978年,国家建设委员会致函江苏省革命委员会,拟恢复原苏州城市建设学院。
1979年,国家城市建设总局、江苏省基本建设委员会和苏州市革命委员会联合发文上报国务院,提出在苏州恢复和建设苏州城市建设学院。
1980年,国家城市建设总局成立苏州城市建设学院筹建处。
1982年,国务院批准在苏州设立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
1984年,苏州城建环保学院诞生,成为中国第一所环保高等学府。 [5] 
  •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
1951年,苏州铁路中学筹建,校址在公园路,是上海铁路局创办最早、历史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最长的综合性中学。
1960年,苏州铁道师范专科学校成立,苏州铁路中学改称苏州铁道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
1980年,经国务院批复,铁道部直属的苏州铁道师范学院诞生。
1981年,苏州铁道师范学院正式面向全国招生,开设汉语言文学教育、数学教育两个本科专业。
1986年,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上方山新校区建成,实行平门本部和上方山校区两地办学。
1988年,苏州铁道师范学院附属木渎中学挂牌成立。 [3] 
  • 苏州科技学院
2001年9月,原国家建设部直属的苏州城建环保学院与原国家铁道部直属的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苏州科技学院。
2004年来,学校曾连续3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007年,学校以“优秀”等第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3] 
2008年,学校党委被授予“江苏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获“2008-2009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称号。 [6]  获大学生社会实践全国先进单位称号。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2011年9月,被选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 
2015年9月10日,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的部署和要求,2015年审批设置中东部地区本科学校,同时审批部分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根据《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和《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苏州科技学院拟更名为苏州科技大学事项,被列入教育部专家考察高校名单进行公示。 [7] 
  • 苏州科技大学
2016年1月26日,教育部下达关于2016年教育部拟批准设置高等学校的公示,苏州科技学院拟正式更名为苏州科技大学。 [8] 
2016年3月2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了《省政府关于苏州科技学院更名为苏州科技大学的通知》(苏政发[2016]40号),决定将苏州科技学院更名为苏州科技大学,同时撤销苏州科技学院建制。该校参与举办的独立学院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同时更名为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 [9] 
2017年4月10日,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决定共建苏州科技大学。 [1-2] 

苏州科技大学办学条件

编辑

苏州科技大学院系设置

据2016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14个教学单位,开办58个本科专业。 [3] 
院系专业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环境设计、建筑学(建筑幕墙设计方向) [1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水排水工程、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测绘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11] 
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力学、交通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12]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13] 
商学院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金融工程 [14] 
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社会工作、历史学(师范)、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学 [15] 
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心理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师范)、学前教育 [16] 
数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技术方向和光电功能材料方向) [17] 
化生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功能材料、生物技术、生物工程 [18] 
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师范)、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动画 [19] 
外国语学院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英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商务英语、日语语言文学 [20] 
音乐学院音乐学、音乐学(师范)、音乐学(作曲与电子音乐)、音乐学(器乐与钢琴演奏)、舞蹈学 [21]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22] 
国际教育学院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合作举办工程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管理以及土木工程等四个专业中外合作本科教育项目 [23] 

苏州科技大学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7月,学校拥有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专业硕士类别,并获准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3个学科入选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4个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24] 
项目学科
一级学科硕士点哲学、世界史、数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25] 
专业硕士点环境工程、美术、艺术设计、音乐、建筑与土木工程、城市规划 [26]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土木与环境工程学科群、城乡规划与管理学、环境功能材料与技术 [27] 
江苏省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世界史、风景园林 [27] 
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学科世界史、风景园林学 [3] 

苏州科技大学师资力量

据2016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教职工1648人,其中专任教师102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532人,其中教授161人,博士学位教师392人。教师队伍中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国家建筑设计大师、世界著名青年音乐指挥家等名家名师。
教师队伍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4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3人。拥有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6人担任全国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评估委员会委员,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学校多位教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级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奖项或荣誉称号。学校聘请了包括两院院士沈世钊陈肇元叶可明以及著名音乐指挥家汤沐海等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宋延林(特聘) [28] 
全国优秀教师顾强 [29] 
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陈建平 [30]  、高炬 [31] 
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钢结构教学团队 (负责人:何若全)

苏州科技大学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16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江苏省特色专业、8个专业(类)(含14个专业)被列为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3个专业获批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11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精品课程7门。近五年来,获批省(部)级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41项。 [3]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城乡规划、土木工程、环境工程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与苏州大学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苏州职业大学联合共建的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32] 
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大学科技园 [33] 
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校外企业联建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34] 
国家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城乡规划、土木工程 [35] 
江苏省特色专业:历史学、环境科学、土木工程 [36]  、数学与应用数学、环境科学 [37]  、城市规划
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土木类(土木工程、工程力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建筑类(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英语、历史学、电子信息工程、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38] 
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城乡规划、土木工程、历史学 [3] 
省级教学示范中心:物理教学实验中心、化学教学实验中心、电子信息教学实验中心、建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9]  、新材料实验教学与实践示范中心 [40]  、力学实验教学中心 [41]  、心理与行为实验中心等
  • 建设成果
2011—2015年,学校先后获得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合唱)金奖,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专项赛金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合唱比赛(专业组)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以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第三名等一批国内、国际级奖项,共有600多个学生团队、1500多人获得省级以上奖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0项,其中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含特等奖)4项。 [35]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4年何若全等人的《20年磨一剑——与国际实质等效的中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制度的创立与实践》项目 [43]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4年吴红耘等人的《图式理论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项目 [44] 

苏州科技大学合作交流

编辑
苏州科技大学校园风光
苏州科技大学校园风光(19张)
据2016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4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流、教师互访和科研合作等活动,邀请众多国际知名学者到校学术访问。
2010年开始,学校先后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合作举办了工程管理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承办了由国家商务部主办的援外环保技术培训班和物流优化技术培训班共计28期,为亚太地区、非洲等100余个国家培训学员近600人。 [3] 

苏州科技大学学术研究

编辑

苏州科技大学科研平台

据2016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1个院士工作站,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技术转移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0个其他市级研究机构、48个校级研究机构。 [3] 
院士工作站叶可明院士工作站 [45] 
省级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结构工程实验室、环境功能材料实验室、环境工程技术工程实验室 [46]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子信息教学实验中心、江苏省现代测绘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苏州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备检测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江苏省精密铜管加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7]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水处理技术与材料协同创新中心 [46] 
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苏州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研究院 [48] 
省级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苏州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研究院 [48] 
市级重点实验室:苏州市建筑实验中心、苏州市建筑环境技术重点实验室、苏州市微机电薄膜技术重点实验室 [49]  、苏州市生态环境及新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苏州市建筑声学技术重点实验室、苏州市环境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市申龙电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市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市智能测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9] 
市级其他研究机构:苏州市测绘仪器综合测试中心、苏南地方音乐文化艺术研究所、全球发展研究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苏州城乡一体化研究院、苏州市基于物联网的公共安全服务平台、苏州科技学院大学科技园科技创业服务平台 [50] 
校级研究机构:环保应用技术研究所、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所、环境安全研究所、城市土地开发与利用研究所、环境影响评价室、环境与教育研究中心、钢结构研究所、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研究所、房地产研究所、国际工程管理研究所、土木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所、风景园林研究所、城乡规划研究所、艺术设计研究所、空间设计研究所、建筑研究所、小城镇规划研究所、网络信息工程研究所、现代电子技术研究所、苏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城市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江南社会历史研究所、历史文献研究所、亚太国家现代化研究所、精细化工研究所、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应用伦理学研究所、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传媒文化产业研究所、视觉传播研究所、吴声琴学研究所、信息资源与技术开发研究、节能技术研究所、杭鸣时粉画艺术研究室、光电功能材料研究所、数学技术和理论研究所、城乡建设于环境法学研究所、工程教育研究所、环境生物技术研究所、测绘仪器测试服务中心、苏州科技学院物联网研究所(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物联网实验室)、苏南文化研究院、苏州科技学院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苏州科技学院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苏州科技学院汽车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苏州科技学院生命周期评价研究中心 [50] 

苏州科技大学建设成果

据2016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近五年学校教师共承担科研项目2423项,年均科研经费1.35亿元。承担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内的国家级项目258项,以及一批省部级项目、横向科研项目、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51项;学术论文被SCI等三大检索收录1323篇,专利848项。 [3] 
2011年至2014年,学校共承担国家“973”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3项,年均增长14%,省部级项目14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0项,市厅级133项。2014年学校科研项目到帐经费达到3813万元,年均增长达12%;2014年三大检索学校署名的科技论文收录226篇,年均增长达25%。 [35] 

苏州科技大学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石湖校区图书馆
石湖校区图书馆(2张)
据2016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藏书169.3万册,电子文献268万种,订购中文期刊1400种,外文期刊100种;中外文电子数据库33个,自建数据库7个。涵盖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诸学科领域,尤以土木工程、城市规划、环境工程、历史学等省级重点专业以及校级重点专业的文献收藏为丰富。
图书馆参加全国高校文献保障系统(CALIS)和江苏省高校文献保障系统(JALIS),并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上海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国家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及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建立了协作关系。 [51] 
  • 学术刊物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是由苏州科技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分为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和工程技术版三种,分别刊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以及工程技术应用学科的专业研究、学术评论以及学术动态等方面的论文。
该刊由原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和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科版)合并组成。主要栏目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等。 [52] 

苏州科技大学文化传统

编辑

苏州科技大学校徽

学校校徽由双环组成,外环上半部是大写的英文校名,下半部为中文校名,内环为学校英文简称的字母组合,呈活泼上升的造型。校徽主色调为蓝色,中文校名为黑色毛体。
校徽以学校英文字母为元素,将字母图形化的设计方法运用其中,追求简洁、高雅的视觉效果。
整体造型上平下圆,外部规整、内部变化,产生视觉上的愉悦;字母S的抽象图形使人产生丰富联想,似鸟在理想的天空翱翔,如鱼在知识的海洋穿行。校徽造型富有上升态势,催人上进。
蓝色象征着理性与科技,灰色象征着苏州,整体视觉效果和谐且淡雅,与学校培养创新创业型高素质科技人才的办学目标相吻合。 [53] 

苏州科技大学校训

致远至恒、务学悟真 [53] 
诸葛亮《诫子书》中有“非宁静无以致远”句,此句中致远正来源于此。
意思是:如果能够以最大的恒心潜心治学,就一定能够悟出真正的道理。

苏州科技大学校歌

《苏州科技大学校歌》
作词:曹毓民 作曲:许志斌
姑苏城外,运河之畔,巍然学府啊。
薪火相传,文理相融,博彩众长。
啊,致远至恒,务学悟真;致远至恒,务学悟真。
弘扬先进文化,光大科学精神;群英汇聚,重任在肩。
弘扬先进文化,光大科学精神;群英汇聚,青春理想扬帆起航。
啊,今天你是我激情音符。啊,明天我是你华彩乐章。
啊,今天你是我激情音符。啊,明天我是你华彩乐章。
东方水城,文荟之邦,巍然学府啊。
薪火相传,德智兼修,博彩众长。
啊,致远至恒,务学悟真;致远至恒,务学悟真。
毕生追求真理,勇为创新先锋;群英汇聚,重任在肩。
毕生追求真理,勇为创新先锋;群英汇聚,青春理想扬帆起航,
啊,今天你是我激情音符。啊,明天我是你华彩乐章。
啊,今天你是我激情音符。啊,明天我是你华彩乐章。 [53] 

苏州科技大学现任领导

编辑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江涌
校长、党委副书记陈永平
党委副书记黄勇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荣庆
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毅
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新海
党委常委、副校长崔志明
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健荣
党委常委、副校长张钦文
党委常委、副校长沈耀良 [54] 
总会计师陈焕娣 [55] 

苏州科技大学知名校友

编辑
叶可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上海建工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1956年毕业于苏州建筑工程学校(苏州科技大学前身)。
余新忠: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后。1991年毕业于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历史系。
朱兴良:高级工程师,一级项目经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会长,苏州金螳螂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州金螳螂集团创始人及实际持有人。1987年毕业于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工民建专业。
倪林:高级工程师,一级项目经理,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EMBA,苏州金螳螂董事长。1990年毕业于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建筑学专业。
王开忠:中宣部宣教局副局长、副巡视员,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全国职业职工道德建设协调小组原副组长。曾任中宣部城市宣传处、企业宣传处副处长、处长。1986年毕业于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中文系新闻干部大专班。
吴滔: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1987.9-1991.7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历史学学士。 [56]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收起
词条标签:
科学

哎呀,运营同学,这个模块离家出走了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