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槱生

编辑 锁定
汪槱生,电力电子及控制设备专家,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
1950年汪槱生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后,一直在浙江大学电机系任教;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文名
汪槱生(槱字音yǒu)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浙江省杭州市
出生日期
1928年8月27日
职    业
教学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
浙江大学
主要成就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    别

汪槱生人物经历

编辑
汪槱生
汪槱生(3张)
1928年8月27日,汪槱生出生于浙江杭州
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后,一直在浙江大学电机系任教。
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汪槱生主要成就

编辑

汪槱生科研成就

1958年作为主要成员之一参加了双水内冷电机的研究,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70年初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大功率晶闸管并联逆变式中频感应加热电源,为中国中频感应加热电源及其应用做出了巨大贡献。1972年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电力电子专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获得中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教委优秀科技成果等多项奖项。
1958年参加了国际上首创的电机双水内冷技术。1970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KHZ100KW晶闸管中频感应加热电源。1975年研制成功改良型中频电源。1987年研制成功当时我国自制的容量最的(1500KW)中频电源。
1987年研制成功当时我国自制的容量最大的(1500KW)中频电源。1988年研制成功250KW/8KHZ简单并联逆变中频电源。1991年后又研制成功模块控制的中频电源。领导开发了400HZ~8KHZ、100KW~1500KW中频电源系列,并亲临推广应用于熔炼、热加工、热处理等行业。
中国第一位电力电子技术专业博士生导师,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曾作为主要参加者之一,在国际上首创了电机双水内冷技术,并且负责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100千瓦/1000赫兹晶闸管中频感应加热电源。他在中频电源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广泛应用于机电、冶金、航空、交通、能源等多个领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科院科技成果奖、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汪槱生人才培养

在研究的同时,汪槱生还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力电子技术专业以及硕士点、博士点,建立了国内唯一的国家电力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室和国内高校唯一的国家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为国家培养了400多名技术骨干。

汪槱生科技兴国

编辑
“付与东风终不悔,青春写得江山绿。”汪槱生如此评价自己以及几十年来跟随他从事研究工作的技术人员。
年近八旬的汪槱生始终强调一点——所有成绩的取得不能只依靠个人的才智或勤奋,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才是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事实上,几十年来他始终在用这句话激励自己。
汪槱生是个喜欢新事物、坚持自己想法的人。从浙大电机系毕业留校任教起,他便投身于电工技术的研究。1958年,汪槱生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双水内冷电机研究,在国际上首创电机双水内冷技术。与空气冷却相比,这一技术可以大大节省发电机的材料,并提高冷却的效果。这一成果至今仍在国内应用。发电机。中频发电机可以熔化钢铁等材料,因而能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当时,国内的工厂掌握这项技术的极少,浙大和省内工厂均不能生产这种发电机。汪槱生提出研究开发当时国际上刚生产的用电子手段生产的可控硅中频电源来代替发电机。

汪槱生课题研究

编辑
1969年底,浙大从电子、控制、机械、电器等多个专业抽调了七八个人,并专门成立了课题组。由于这项技术需要晶闸管,汪槱生通过朋友、同学、学生等多种渠道,想方设法从上海弄到了8个晶闸管,然后着手开展试验。真正的困难在于大家都不知道这种技术的关键问题的解决办法,试验常常进行到一半就不能再有进展。在汪槱生的带领下,课题组全体成员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埋头于实验室,对一些难题开展了全力攻关。最终,他们从电容器在充电后撞接接通刹那间的震荡入手,从中获取信息,经过补充增强,最终产生了中频电流。
历史性的一刻终于到来——1969年底的一天,第一炉100多公斤钢在简陋的实验室熔化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台100千瓦/1000赫兹中频感应加热电源正式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

汪槱生主要贡献

编辑
为了让这一成果走向生产一线,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汪槱生不但无偿转让了成果,而且还积极开办培训班,亲自和课题组成员一起跑工厂,进企业,毫无保留地传授这一技术。这一技术成果很快被应用到全国,国内大大小小的工厂建起来了,带动了精工铸造业的飞快发展。切感受到他对科技进步、国家强大、人民富裕的殷切希望。
此后几十年里,汪槱生带领全组一鼓作气,先后研制成功改良型中频电源、1500千瓦的大容量中频电源、简单并联逆变中频电源、模块控制的中频电源等,为中国感应加热电源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机电、冶金、矿山、航空、交通、能源、军工等各个行业的熔炼、弯管、透热、焊接、热处理和热加工过程中。迄今为止,在大功率电力电子产品中,感应加热电源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也是中国国产化程度最高的产品,已带来超百亿元的经济效益。

汪槱生人物评价

编辑
汪槱生勤奋工作在科研一线,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勇于开拓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为中国工程技术界树立了榜样,是人们学习的楷模。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词条标签:
行业人物 科研人员 教师 大学教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