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
西南交通大学
外文名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简    称
西南交大(SWJTU)
创办时间
1896年
类    别
公办大学
类    型
理工
属    性
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
211工程(1994年)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08年)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0年)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3年)  展开
属性
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
211工程(1994年)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08年)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0年)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3年)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15年)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7年)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8年) 收起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王顺洪 
校长:徐飞
专职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
本科专业
83个(2017年教育部备案)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7个(不含一级学科覆盖)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不含一级学科覆盖)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11个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2个
二级学科10个
院系设置
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等26个学院
校    训
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校    歌
《文轨车书郅大同》
校庆日
每年5月15日
地    址
犀浦校区: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犀安路999号 
九里校区: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
峨眉校区:四川省峨眉山市景区路1号
院校代码
10613
主要奖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9项(截至2018年12月)
国家科学技术奖41项(截至2019年1月)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入选4次(截至2018年12月)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2年)
知名校友
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黄万里姚桐斌陈能宽吴自良

西南交通大学历史沿革

编辑

西南交通大学创办背景

在1895年前,中国铁路总工程师的位置是由外国人把持的,这时中国自己的铁路科技人员稀缺。
首先提出在中国建立铁路学堂的是英国人金达,1891年,他与同僚薛福成说:在外国来华的路矿技术人员中,只有“开平所请之坚,系怡和代请;大冶所请之郭师敦,系金登干代请。此二人有成效,余皆混充。”
1893年9月20日,已任北洋官铁路局总工程师的金达上书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从中国铁路发展的需要出发,建议开设学堂,培养中国自己的铁路工程师。清政府借口经费困难,决定缓办,仅准在天津武备学堂增招学生。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筹修粤汉铁路时,湖南巡抚陈宝箴向主管此路的王文韶张之洞提出建议:“初勘路时,暂可不用洋工程师”。
光绪帝御笔朱批——西南交大出生证 光绪帝御笔朱批——西南交大出生证
同时,清政府大员王文韶等人均提出了建立铁路学堂的主张,兴办铁路教育已成为清廷议论的大事。
1896年5月4日,从北洋官铁路局调任津卢铁路总工程师的金达再次上书津卢铁路督办胡燏棻,再次陈述创建铁路学堂的建议,并进一步提出了具体办法,拟定了《在华学成之铁路工程司章程》16条附陈。胡旋即将金达的上书及其附件转呈新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未几,王文韶批准创设铁路学堂,责成胡燏棻会同北洋官铁路局总办吴调卿具体规划筹办事宜。吴调卿于11月初拟定学堂开办具体计划和经费筹措办法,同时制定《铁路学堂章程》,请求奏明清政府立案,以便正式开办。未几,清政府正式批准开办铁路学堂,并任命吴调卿以北洋官铁路局总办的身份兼任铁路学堂第一任总办(校长)。 [5] 

西南交通大学清末时期

1896年11月20日,北洋铁路总局在上海的《申报》、《新闻报》等报刊上刊登《铁路学堂告白》、《铁路学堂章程》,向外界宣告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的建立并开始招生。
当时,铁路学堂原定于在山海关的北洋官铁路局工程分局旧址上开办,但临近开学,工程分局的房屋未能腾空修缮,为争取时间,路局与设在天津的北洋西学堂(北洋大学前身)商定,暂借该校校舍上课,同时北洋西学堂的教师、图书、仪器可资借用。开学后不久,两校学生发生摩擦,引起了山海关内外铁路督办大臣胡燏棻关注,胡在视察山海关内外铁路时,指令铁路学堂按原议迁至山海关。1897年11月22日,学校迁至山海关。
1900年3月17日,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第一届第一、二班学生毕业。39人中只有17人得到毕业证书,这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批土木工程学科的正规的大学毕业生。同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6月17日,八国联军占领大沽炮台,学校学生和中外教习为逃避战乱纷纷离去;9月30日,英、俄联军侵占山海关,学堂校舍为沙俄军队侵占,铁路学堂在山海关办学的历史就此中断。 [5] 
1905年5月7日,鉴于铁路建设迅速发展,人才匮乏,督办关内外铁路大臣袁世凯、胡燏棻命令关内外铁路局,立即着手筹备恢复山海关铁路官学堂。10月15日,路局总办周长龄吴家修在唐山火车站以西正式择定校址。
1906年3月27日,清政府铁路督办批准开平矿务局恳请学堂增办矿科的请求,并确定学堂名称改为唐山路矿学堂。8月3日,学堂在天津、上海、香港等处登报招生,共录取121人。
1907年2月下旬,学堂正式开学,学生分甲、乙两班上课,这是唐山建校后第一次开学上课。
1908年1月20日,邮传部颁发学堂校印,学堂由路局所属划归邮传部所属,学堂经费改由邮传部发给。

西南交通大学民国初期

1912年1月19日,中华民国成立后,邮传部改称交通部,学堂由交通部直辖,后更名为唐山铁路学校。
1913年9月,奉令更改校名为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但并未立即实行。
历史图片
历史图片(10张)
1914年8月,交通部颁发关防,学校正式改易名称。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5月24日,学校全体学生决定罢课,发表宣言,声援爱国运动。 [6] 
1921年7月1日,交通大学正式成立,交通大学下设立北京学校、唐山学校、上海学校。
1923年7月,学校奉交通部训令,改称交通部唐山大学,京校各科分别编入唐、沪两校。
1927年初,交通部唐山大学锦县分校正式成立,校址定于锦县火车站西。
1928年2月,北洋政府交通部指令交通部唐山大学改名唐山交通大学。6月15日,国民政府宣布南北统一,29日,国民政府交通部改唐山交通大学为交通部第二交通大学。9月4日,学校改称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12月,交通大学移归铁道部管辖,统称铁道部交通大学,分上海本部、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1929年3月,唐山交通大学锦县分校独立,称东北交通大学,由张学良兼任校长。7月2日,铁道部颁布《交通大学暂行组织大纲》,规定,唐山、北平、上海三处的交通大学各学院合并,统称铁道部交通大学。
1934年5月,学校改称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7月17日,教育部下令学校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北平铁道管理联合学院。
1935年11月25日,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在通州成立,华北正酝酿“特殊化”。唐山工程学院召开学生大会,决定立即罢课,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 [7] 
竢实扬华 竢实扬华

西南交通大学抗战变迁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时值暑假,留校师生不多;17日,唐山校舍便为日军占领,学校事先毫无准备。事变后,国民政府亦无力顾及,师生流落星散,学校形同解散;几十年惨淡经营积累起来的珍贵仪器、设备、图书馆藏和文卷档案全部弃留日寇。7月下旬教育部呈行政院核定:“全国各大学均归教育部管理,交通部所属交通大学各校,自8月1日起,改由教育部领导”,由于抗战爆发未能立即实行。10月,成立唐山交大上海、南昌两个办事处,并确定了负责人员,筹备在南昌复课;同月孙鸿哲院长在北平协和医院逝世。11月,学校以民选的形式推选茅以升院长。为了不使1937年度招生工作中断,在复校工作尚未得到教育部承认的情况下,在天津、上海等地报纸上刊登的招生广告,是以茅以升的名字招生的,标题是:“茅以升招生启事。”
卢沟桥事变后,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院长置学院于不顾,先行只身南下,学校无人负责。平院部分师生不甘心沦入敌区,做亡国奴,纷纷南下。在王芳荃教授奔走下,在校友们的帮助下,教育部于1938年1月29日决定平院暂行改为铁道管理系,并入唐院。
1937年11月下旬,浙赣铁路局局长杜镇远校友在与湘黔铁路局局长侯家源校友商议后,致函南昌办事处黄寿恒教授:鉴于战争形势发展,建议即在湖南湘潭(湘黔铁路局驻地)复校,以免耽误学生课业,并表示全力支持母校复校工作。杜镇远校友的建议得到了黄寿恒等教授的赞同,决定12月15日在湘潭复课。唐山交大南昌办事处在武汉、南昌等地通过报纸与电台传播学院在湘潭复校消息。师生们通过各种途径,克服重重困难赶至湘潭。12月15日,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在湘潭举行了开学典礼。
1938年5月,由于学生人数激增,教师亦逐渐到齐,湘潭临时校舍不敷应用,学校决定由湘潭迁往湘乡杨家滩。在杨家滩租用了四座大屋(存养堂、存厚堂、佩兰堂、师善堂)(系清云贵总督刘岳昭的宅第)作为临时校舍,矿冶系高年级学生仍在长沙湖南大学寄读,这时全校学生人数已达200余人。10月25日,日军占领武汉,11月初又进攻长沙,
标识
标识(3张)
国民党军队在准备弃城逃跑之前,实行所谓“焦土政策”。唐院离长沙近在咫尺,这时,已无法继续上课,未几,学校当局便决定内迁。内迁队伍于11月17日开始从杨家滩出发南下,于27日师生们全部抵达桂林,学校图书、仪器、档案、部分学生的衣物损失殆尽。为了躲避日机的再次轰炸,师生们急忙离开桂林,到离市区约15公里的两江镇的一所师范学校暂住。12月9日,师生分批从两江镇出发,继续徒步西行,途经永福、黄冕、鹿寨、雒容,晓行夜宿,向柳洲前进。12月15日到达柳州,寄住在城南龙城中学。因学院内迁地点未定,又值寒冬,茅院长让大家在柳州休整、待命,并讨论去昆明还是去贵州的问题,茅院长赴贵阳、重庆等地反复调查比较,向教育部请示以争取同意迁址贵州平越。 [8] 
1939年1月13日,学校师生离开柳州,经三都、大塘、欧峒到达宜山。这时,浙江大学已迁到宜山,校长竺可桢是学校校友,1月18日,在他与其他校友帮助下,派汽车送学校师生到河池。从河池徒步经八步、南丹抵黔桂交界的六寨,1月27日,乘贵州省公路局汽车,于1月28日抵达平越附近的马场坪。再步行18里,终于在春节到达平越。
1941年8月,奉教育部令,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与国立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合并后,迁校平越。为顾全两院历史,改称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北平铁道管理联合学院。命令到校后,群情为之哗然。土木工程系学生特致电教育部提出抗议。
1942年1月,在同学们的抗议之下,教育部遂更改前令,令文如下: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北平铁道管理联合学院改组为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下设唐山工程学院(有土木、矿冶两系)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有铁道管理一系)。
1944年11月初,湘桂失陷,日寇攻占贵州独山,黔东一片混乱,平越告急。学校最后决定:就地解散,到重庆集中,复课日期见报纸。教授们公推顾宜孙教授、王钧豪教授先行入川,与校友联系觅定校址。经过几年艰苦奋斗,由一无所有积累起来的图书仪器,因仓促迁移而大部分损失。12月4日,全体师生离开惨淡经营了六年的平越校舍,师生大部分于年末到达重庆。
1945年3月,罗忠忱校长和茅以升邀集唐、平两院校友商讨复校地点,因交通部在璧山县丁家坳原有一交通技术人员训练所,有房屋可供使用,当经议决暂迁璧山丁家坳复课。2月15日,在登报要求师生齐集丁家坳之后,师生大部分赶到,是日,学校正式复课。8月6日,教育部指令学校,于暑假后迁甘肃,改称国立交通大学甘肃分校。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迁往甘肃之议乃作罢论。同年秋,教育部同意唐平两院迁回唐山、北平。 [8]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西南交通大学解放新生

1946年3月8日,奉教育部训令:行政院核准,同意唐院迁回唐山。4月9日,唐、平两院恢复国立唐山工学院、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迁回唐山、北平原址。交通大学再次成为三所独立的大学。 [9] 
1948年11月11日,由于解放战争的迅猛发展,迁校的呼声日益高涨,人心动荡,课程无法继续,是日开始停课。随后,主张南迁的师生组成了迁校委员会,并派出了先头部队。11月17日,院务会议开会,经过辩论,决定南迁,师生员工开始分批南下。 [10] 
1949年1月23日,学校在校友厅召开了唐山工学院复校委员会筹备会。会后,留守办事处与复校筹备委员会与流散在天津、北平的学校人员取得联系,争取他们早日返唐;并与天津有关单位商洽,请他们协助将南下师生没有来得及运走的图书设备等运回唐山。
毛主席题字
毛主席题字(2张)
1949年1月10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成立后,筹备接管唐山工学院。早在1948年8月,地处石家庄的华北交通学院受命赴平津前线参加解放后的接管工作,学院有一批与唐山工学院及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性质相同的或相近的专业与工作干部,因此,军委铁道部就从华北交通学院中挑选干部负责唐院的接管工作。1949年4月,军委铁道部接管唐山工学院留唐部分后成立了复校委员会;6月,在中央军委铁道部的安排下,流亡上海的师生返回唐山;7月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决定唐山工学院、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华北交通学院合并组成中国交通大学,分设唐山工学院和北京铁道管理学院,中国交通大学本部设在北平东交民巷34号;7月13日,中央军委铁道部在唐山工学院举行接管仪式,对国立唐山工学院实行正式接管。
1949年,华北交通学院大部分并入学院、与学院合组为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华北交通学院的前身是建立于1945年10月的张家口铁路学院,这是解放区的第一所铁路高等学校;1946年10月,由于国民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解放军主动撤离张家口市,张家口铁路学院转移至冀西老根据地平山县,后与张家口工业专门学校、张家口商业学校等联合组成晋察冀边区工业交通学院;1947年11月,该校普通科迁至石家庄,改名华北交通学院,原属华北人民政府交通部领导,军委铁道部成立后,归属军委铁道部领导)。
1950年6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滕代远部长召开座谈会,除了中国交通大学茅以升、金士宣两位校长参加外,会议还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吴有训参加。吴有训对中国交通大学校名提出了不同意见:“你们叫中国交通大学,我们上海交通大学叫外国交通大学吗?”原铁道部接受了吴有训的意见。8月,原政务院下令将中国交通大学改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继而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 [11] 

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学院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北方交通大学撤销,所辖两院分别更名唐山铁道学院、北京铁道学院。是年暑期后,学校采矿系、冶金系、化工系、建筑系、信号专修科以及土木系水利组、电机系电讯组等系科调往时北京矿业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
1960年,中共中央批准唐山铁道学院成为64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12] 
1964年,根据中共中央建设大三线的精神,学校开始整体从河北唐山内迁四川峨眉办学。
1971年,学校全部迁至四川峨眉山。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西南交通大学西南交大

1972年3月2日,交通部行文学校,从1972年3月1日起校名易名为西南交通大学。
1979年7月15日,原铁道部决定,原成都铁路局所属成都铁路技术学校及原铁道部第二工程局所属成都铁路工程学校划归西南交通大学,两所学校改名为“西南交通大学中专部”,设在成都。
1981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3] 
1984年,国家计委正式下达文件,批准了原铁道部关于西南交通大学在成都扩建和成立总校的报告。
学校门牌
学校门牌(9张)
1989年,学校校部搬迁至四川成都,从而形成了成都、峨眉两个校区。 [14] 
1994年,学校通过原铁道部和国家教委组织的“211工程”专家组预审,成为全国最早进入“211工程”建设阶段的高校之一。
2000年2月12日,学校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划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管理。6月,经教育部批准,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正式成立。
2002年12月25日,学校成为教育部和原铁道部共建高校。 [15] 
2004年,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投入使用,“一校两地三校区”办学格局形成。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16]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3年,学校入选首批国家“2011计划”。
2014年5月,西南交大-利兹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成立。
2016年10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和西南交通大学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7] 
2017年1月,学校被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为四川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 [18]  9月,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19] 
2018年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  6月,学校与中国公路学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1]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西南交通大学办学规模

编辑

西南交通大学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10月,学校设有26个学院、1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西南交大-利兹学院)、1家附属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3个异地研究生院(青岛研究生院、唐山研究生院、深圳研究生院)、1个附属中学和1个子弟小学,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共建医学院;2017学年,学校在教育部备案专业共计83个,其中工学门类本科专业43个、理学7个、管理学10个、经济学3个、文学10个、法学3个、艺术学5个、农学1个、医学1个。 [3-4] 
学院设置专业名录
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人工智能研究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通信工程、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网络工程、信息安全
经济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金融学、
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外国语学院对外汉语、英语、德语、日语、法语、翻译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安全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工程、物流管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地理信息系统、 地质工程、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消防工程
建筑与设计学院
绘画、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学、城市规划、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景观建筑设计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应用物理学
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传播学、广告学、音乐表演
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管理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信息学、制药工程、生物工程、中药学
力学与工程学院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分析
数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
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应用心理学
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茅以升学院——
竺可桢书院——
天佑铁道学院——-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Intel-国际创新创业学院—— [22] 
注:专业数量不全,详询学校官网。

西南交通大学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10月,学校拥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学位博士点1个、3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无一级学科覆盖的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硕士点7个,拥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入选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一(A+)、土木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七(A-),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3]  [23]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力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
  • 学位授予
一级学科
  
学科代码学科名称学位类别
0501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硕士
0801力学博士、硕士
0802机械工程博士、硕士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硕士
0808电气工程博士、硕士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硕士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硕士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硕士
0814土木工程博士、硕士
0816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硕士
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硕士
0823交通运输工程博士、硕士
0835软件工程博士、硕士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硕士
1202工商管理博士、硕士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硕士
0701数学博士、硕士
0702物理学博士、硕士
0813建筑学博士、硕士
0101哲学硕士
0201理论经济学硕士
0202应用经济学硕士
0301法学硕士
0302政治学硕士
0502外国语言文学硕士
0503新闻传播学硕士
0711系统科学硕士
0714统计学硕士
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硕士
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硕士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
0831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0833城乡规划学硕士
0834风景园林学硕士
0837安全科学与工程硕士
1007药学硕士
1204公共管理硕士
1305设计学硕士 [23-24] 
无一级学科覆盖的二级学科
学科代码学科名称学位类别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硕士
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博士、硕士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
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080703动力机械及工程硕士
110505密码学硕士
1304L1美术学硕士 [23-24] 
  •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交通运输工程 [3] 
国家级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二级学科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车辆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桥梁与隧道工程 [25] 
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
一级学科二级学科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土木工程岩土工程 [25] 
省级重点学科
  
学科类型学科名称
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土木工程
力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电气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工商管理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应用数学安全技术及工程
凝聚态物理环境工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行政管理 [26] 
  • 学科评估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
序号一级学科代码一级学科名称评估结果位次百分百
10823交通运输工程A+前2%或前2名
20814土木工程A-5%~10%
3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B+10%~20%
40802机械工程B+10%~20%
50808电气工程B+10%~20%
6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B+10%~20%
7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10%~20%
8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B+10%~20%
91202工商管理B+10%~20%
100801力学B20%~30%
11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B20%~30%
120816测绘科学与技术B20%~30%
13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B-30%~40%
14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B-30%~40%
150813建筑学B-30%~40%
160835软件工程B-30%~40%
170502外国语言文学C+40%~50%
180702物理学C+40%~50%
19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C+40%~50%
200833城乡规划学C+40%~50%
211204公共管理C+40%~50%
221305设计学C+40%~50%
230501中国语言文学C50%~60%
240701数学C50%~60%
250714统计学C50%~60%
26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C50%~60%
270831生物医学工程C50%~60%
281007药学C-60%~70% [27] 

西南交通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10月,学校设立了“青苗计划”、“雏鹰计划”、“扬华计划”、“鲲鹏计划”四大人才培育计划,共有专任教师2610人,其中中国科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5张)
学院院士7人(含5名双聘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6人(含14名双聘院士)、国家千人计划16人、万人计划11人、长江学者2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2人、青年千人计划1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1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6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聘请了42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以及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担任兼职(名誉)教授。 [3] 
据《西南交通大学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学校拥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享国务院政府津贴83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8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31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55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 [4] 
师资类别师资概览
专职院士沈志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清泉(中国工程院院士)
翟婉明(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梁何利基金奖获得者沈志云、翟婉明、何川高仕斌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何川、康国政朱旻昊闫连山唐小虎吴广宁、翟婉明、
李志林、王平、何正友李永乐、靳忠民、周绍兵、王开云
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范平志、靳蕃、张世昌、强士中、徐扬、王金诺、周本宽、翟婉明、高仕斌
973首席科学家翟婉明、范平志、张卫华
国家级教学名师易思蓉、龚晖、冯晓云、彭其渊、罗霞
“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彭其渊、沈火明、吴广宁
“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孙林夫、袁林果、朱旻昊、何正友、康国政、翟婉明、
何川、王开云、钱林茂、闫连山、李永乐、唐小虎
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闫连山、李永乐、唐小虎、王开云、钱林茂、刘志刚、周绍兵、晏启祥
国家级教学团队
机械基础教学团队(2007年,吴鹿鸣)
力学教学基地教学团队(2008年,龚晖)
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教学团队(2008年,冯晓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2009年,何云庵)
铁道工程课程群教学团队(2009年,易思蓉)
行车组织教学团队(2009年,彭其渊)
交通工程专业教学团队(2010年,罗霞)
工程力学教学团队(2010年,沈火明) [28] 
省级教学团队机械基础教学团队(2007年,吴鹿鸣)
力学教学基地教学团队(2007年,龚晖)
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教学团队(2007年,冯晓云)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2008年,傅勇林)
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教学团队(2008年,易思蓉)
交通运输组织教学团队(2008年,彭其渊)
材料力学与性能教学团队(2009年,戴光泽)
交通工程专业教学团队(2009年,罗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2009年,何云庵)
力学专业教学团队(2010年,沈火明)
土木工程专业经管类课程教学团队(2010年,李远富)
物理课程教学团队(2010年,吴平) [29] 

西南交通大学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18年10月,学校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4项;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 [3] 
据《西南交通大学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学校拥有首批国家级教师发展中心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17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评估与认证专业16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5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3门,编写国家级规划教材81种、国家级精品教材4种,建设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个。 [4] 
质量工程项目名录
国家级特色专业
车辆工程、通信工程、建筑学、交通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交通运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地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工程力学、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30] 
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评估与认证专业
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
测绘工程、地质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环境工程 [31] 
国家级教师发展中心西南交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32]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交通运输虚拟仿真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虚拟仿真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基础力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普通物理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子信息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交通运输实验中心
轨道交通信息工程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茅以升班轨道交通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
国际化、工程化、差异化的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33]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北京铁路局
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铁路局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中国南车集团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单位)
国家级精品课程
机械设计、土木工程制图、选线设计、高电压技术、材料力学、
生产管理、工程测量、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力牵引控制系统、地下铁道、大学英语、机械原理、
行车组织、交通管理与控制、理论力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力学性能、起重机金属结构、桥梁工程概论、财务管理、
货物运输组织、工程力学、青心理学、车辆工程、远动监控技术、
土木工程地质、信息检索、公共政策概论、材料力学、大学英语、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电子测量技术、工程力学、桥梁工程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英语、青年心理学、材料力学、材料力学性能、
车辆工程、地下铁道、电磁场与电磁波、工程测量、机械原理、
机械设计、行车组织、交通管理与控制、工程力学、理论力学、
高电压技术、远动监控技术、选线设计、桥梁工程概论、
土木工程制图、土木工程地质、公共政策概论、信息检索、财务管理 [34]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测试技术基础、跨文化商务沟通、生物传感器 [35]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普通物理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基础力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子信息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交通运输实验中心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中心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精品课程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高等数学、结构力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
电路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输组织学、数学建模、运筹学、
铁路信号基础、土木工程概论、铁路站场及枢纽、工程流体力学、
电工学、基础工程、大学语文、健美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工程材料、旅客运输组织、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级英语阅读、计算机网络、供应链管理、
现代通信原理、生物信息学、建筑设计基础、现代物流管理基础、
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工程化学、文科高等数学、
数字电子技术、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 教学成果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数量位居全国第九;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7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20项。 [3]  [36] 
国家教学成果获奖名单
成果名称获奖级别年份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整体建构电气工程教育体系,培养轨道交通一流人才一等奖2009年
以“质量工程”为航标,构筑我国领先水平的机械基础教育教学平台一等奖
整合优质资源,实施精品化战略,建设高水平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一等奖2005年
依托重点实验室建立本科生科研和工程实践体系,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一等奖
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一等奖2001年
高峰建岭,打造铁道工程国际科技人才培养基地,服务高铁“走出去”战略二等奖2018年
以学为中心的高校课程质量持续提升机制的构建与实施二等奖
基于“生态链+方法链”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二等奖
“团队融合、平台互通、资源共享、协同创新”,打造互联网+基础力学课程群二等奖
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构建国内领先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示范体系二等奖2014年
突出创新能力培养,整合专业优势资源,构筑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高地二等奖
规范先行,立体推进,培养轨道交通电气信息工程创新人才二等奖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改革培养模式,有效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二等奖
整体构建,系统推进,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二等奖
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轨道交通行业工程人才培养高地二等奖
创新理念,强化能力,开拓实验教学大众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的新路子二等奖2009年
依托优势学科,构建优质资源, 造就适应轨道交通高速发展的多样化创新型人才二等奖
全方位构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工科力学教学平台二等奖
打造专业优势平台,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创新性工程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二等奖
全方位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提高电气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二等奖2005年
打造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作业系统,全面提升作业环节和教学工作的整体质量二等奖
创建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 培养铁路特色高技能人才二等奖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二等奖2001年
   [37] 
适应人才培养需求,转变教学管理思想,实现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二等奖
依托国家工科教学基地,构建以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机械基础教学新体系二等奖
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二等奖
  • 学生成绩
截至2017年,学校学生在各大赛事中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共计3000余项。2014-2016三年间,在校学生共获得各类国家级比赛一等奖107项,二等奖126项。
2017年,学校学生取得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5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大满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4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全国大学生周培源力学竞赛团体一等奖等一系列成果;年度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825项,其中国家一等奖33项、二等奖77项、三等奖73项;在2012-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竞赛评估结果排行榜预发布中名列第9,是唯一进入前10的一流学科大学。 [4] 
学校研究生在第八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学生竞赛中获得“高速铁路运营速度的限制因素”单元第一名;学生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获奖总数与级别一直位居四川高校前列;本科生获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这是学校学校第二次获该奖项;人文学院学生荣获第二十九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西南交通大学学术研究

编辑

西南交通大学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10月,学校建有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36个省部级科研基地,有教育部、科技部创新团队9个。 [3] 
平台类型平台名录
国家实验室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
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保障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系统可信性自动验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现代交通通信与传感网络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现代轨道交通车辆设计与安全评估技术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轨道交通工程动力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中国-拉共体轨道交通联合实验室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光信息传输处理与传感应用创新引智基地
无线通信与信息编码创新引智基地
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轨道交通安全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
尖端装备跨尺度设计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第二单位)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轨道交通运输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38]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先进驱动节能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高速列车运行安全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2005年,周仲荣)
教育部创新团队
现代轨道车辆及其相关技术(2004年,翟婉明)
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2007年,赵勇)
行为决策理论及其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研究(2008年,贾建民)
大型及复杂交通隧道工程(2009年,何川)
高速轮轨系统理论及技术(2011年、2015年,朱旻昊)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2013年,李志林)
科技部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云服务平台技术创新团队(2013年,孙林夫)
现代轨道交通系统动力学创新团队(2013年,翟婉明)
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安全保障技术创新团队(2016年,吴广宁)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应用力学与结构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信息编码与传输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综合运输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制造业产业链协同与信息化支撑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抗震工程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道路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服务科学与创新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风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工程实验室四川省系统可信性自动验证工程实验室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四川省工程实验室
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四川省工程实验室
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现代服务科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先进焊接及表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现代设计与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部交通战略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省中国高铁国际化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现代交通通信与传感网络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强度与振动实验室
物料搬运机械实验室
表面工程与摩擦学实验室
磁浮列车与磁力应用工程实验室
交通安全工程技术实验室
数字化城市交通综合实验室
交通信息与控制实验室
电磁场与磁波技术实验室
信息安全与国家计算网格实验室
人工器官表面工程实验室
移动通信实验室
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
网络通信技术实验室
新型驱动技术实验室
环境污染与工程环境控制实验室
现代焊接技术实验室
高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风工程实验室
车辆热能动力机械实验室
云计算与智能技术实验室
信息协同与物联网工程实验室
四川省工程中心地理信息工程中心 [39]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中心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超导与新能源研究开发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智能控制与仿真工程研究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产业性质实体研究院天府新区研究院、上海研究院、绵阳研究院、深圳研究院、青岛研究院
西南交通大学学术性质实体研究院
唐山研究院、常州轨道交通研究院、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
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信息化研究院、智能检测研究院、
人工智能研究院、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
西南交通大学学术性质虚体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
“互联网+产业创新”研究院
中国公私合作研究院
西南交通大学行为大数据研究院
四川省产业经济发展研究院
金融大数据研究院
中国土地信息大数据研究院
西南交通大学——中细软中国高铁知识产权研究院
物流研究院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
交通安全技术研究院
汽车研究院 [40] 

西南交通大学科研成就

学校围绕高速铁路、磁浮交通,新型城轨、真空管道超高速(1000+)、超级高铁等领域大力开展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构建了以世界公认的“沈氏理论”和“翟孙模型”为标志的铁路大系统动力学基础研究体系。
截至2018年12月,改革开放40年中,学校科技成果4次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在轨道交通领域获国家三大科技奖励41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在同济大学复杂工程管理研究院编制的《我国工程建设领域重大科技创新研究报告(2000-2017)》中,西南交通大学名列全国第一;40年间,学校参加了几乎所有的中国轨道交通工程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规划实施和建设运营,参与解决了青藏铁路、京沪高铁、港珠澳大桥等一大批超级工程的关键技术难题。 [3]  [41]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入选项目
项目名称负责人入选年份
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周文祥1998年
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车-------2001年
铁道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翟婉明2005年
新能源悬挂式空铁关键技术与试验线工程翟婉明2018年 [42] 
2015—2017年西南交通大学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
  
项目名称奖项等级获评年份
砂卵石地层盾构隧道施工安全控制与高效掘进技术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5年
京沪高速铁路工程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国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高速铁路大断面黄土隧道建设成套技术及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保持技术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6年
基于耦合动力学的高速铁路接触网/受电弓系统技术创新及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跨江越海大断面暗挖隧道修建关键技术与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复杂环境下高速铁路无缝线路关键技术及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7年
[43-45] 
山区大跨度悬索桥设计与施工技术创新及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高速铁路狮子洋水下隧道工程成套技术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高速铁路弓网系统运营安全保障成套技术与装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2018年
   [46] 
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抗风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
大型屋盖及围护体系抗风防灾理论、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参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西南交通大学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底,学校图书馆及各院系分馆、资料室累积纸质藏书量逾300余万册,其中中文书刊268万册,外文书刊32万册,各类型中外文电子数据库269个,折合馆藏量1250余万册;学校图书馆是首批四川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藏有古籍文献2万余册,其中包括清廷御赐给我校的《钦定古今图书集成》5044册,清代前期刻印的《六经疑问》、《禹贡锥指》、《周礼述注》等珍贵善本古籍数十种。 [47]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 学术期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创刊于1954年,主要刊登工程技术类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实验研究、学术讨论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及科技信息报道;是中文核心期刊,被美国Ei Compendex、俄罗斯《文摘杂志》、德国《数学文摘》,以及国内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等数据库和文摘杂志收录,也是中国力学、岩土工程、机械工程、无线电等文摘的引文源。 [48]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5张)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2000年,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来源期刊(含扩展版)、《Caj-cd规范》获奖期刊。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现代交通学报(英文版)》)创刊于1993年,主要刊登、轨道交通类、航空、水运和道路交通方面的研究论文;被爱思唯尔(Elsevier)旗下的Scopus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ESCI收录,曾连续三届荣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称号。 [49]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主要反映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在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与其相关学科方向的最新科技成果、优秀设计、制造与新技术的应用开发,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
路基工程》创刊于1983年,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04年版)。
制冷与空调》创刊于1985年,主要刊登制冷与空调行业的最新科技成果、学术论文,介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通报行业最新动态和信息。2003年入选“中文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刊源”,2007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50] 
Biosurface and Biotribology》(生物表面与生物摩擦学)主要关注生物系统的表面、界面以及相关摩擦学问题,是西南交通大学和爱思唯尔(Elsevier)合作创建的,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

西南交通大学合作交流

编辑
  • 国际合作
截至2018年10月,学校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俄罗斯交通大学等59个国家和地区的203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成立西南交大-利兹学院,“2+2”“本硕4+1”“中法4+4”等留学、游学、访学项目涵盖全部年级;作为中国政府指定高校,与印度铁道部合作援建印度铁道大学。 [3] 
  • 政产学研
截至2018年10月,学校与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中车、中国中交等开展了合作;与成都市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打造“环交大智慧城”,助力成都建设世界轨道交通之都;学校对口支援建设西藏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精准扶贫马尔康市、阿坝县、峨边县;学校设有上海研究院、深圳研究院、青岛研究院、天府研究院等7个产业研究院和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建立了“科技—孵化—产业”互助成果转化模式,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 [3]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西南交通大学文化传统

编辑

西南交通大学形象标识

西南交通大学校徽沿用的是唐山交通大学土木系李汶教授设计的校徽。
校徽成盾牌状,在校徽的左上角是地质锤;右上角是“唐山”字样和铁轨;左下角是荒地上的两棵大树;右下角为水准仪。在大树与水准仪之间是“交大”字样;中间的“西南交通大学”字样是后人加上的。
整个校徽体现了西南交通大学当时作为一所理工科高校的特点。 [51] 
校徽 校徽

西南交通大学精神文化

  • 校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1930年5月2日,交通大学公布校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1947年5月15日,在唐山工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建校51周年,唐山复校42周年校庆之际,学校重新确定原交通大学之校训为唐山工学院之院训。 [51] 
校训 校训
  • 学校精神:竢实扬华,自强不息
1916年春,教育部在北京举行全国高等学校作业成绩展览评比,学校以94分的成绩获全国第一名。同年12月,教育部为此除给学校颁发优等奖状外,还由教育总长范源濂特奖“竢实扬华”匾额一方。
“竢”就是等待的意思;“实”则有三层意思,即果实、坚实、诚实和实事求是;“扬”有飞扬,传播之意;“华”有中华简称、华丽、美丽等意。四个字组合在一起,有等待果实成熟,即寓意培养出人才,同时使人才更加务实、诚实,从而扬我中华,振兴中华,复兴中华。“扬华”也有扬弃浮华、追求一种务实的、不尚虚华之意。
“自强不息”是学校在长期的颠沛流离的办学经历中总结出来的,该词语出自《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原意为天上的日月星辰是不分昼夜、永恒运动的,所以“天”是“刚健”的,人应效法天,积极进取,永不停息。对交大来说,其中有四层意思:永不停息、知难而上、完善自我和艰苦奋斗。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包含有四种内涵:首先是“爱国至上、振兴中华”;其次是“严谨严格、求真务实”;再次是“爱校如家、敬业奉献”;最后是“开拓创新、艰苦奋斗”。 [51] 
竢实扬华 竢实扬华
  • 校歌
1929年10月,交通大学决定确立校歌和院歌。经1930年1月和5月专案审查委员会两次审议讨论,《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歌》唱响在唐山校园。院歌歌词由曾任唐院国文和历史教员的国学大师吴稚晖先生创作。
1947年5月15日,学校举行了唐山复校暨51周年校庆活动,重新公布了修改后的院歌。
校歌
校歌(2张)
2011年,西南交通大学举行115周年校庆,将《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歌》曲谱稍作修改后,确立为《西南交通大学校歌》。
歌词如下:
翳唐山,灵秀钟;我学院,声誉隆。灌输文化尚交通。
习矿冶,土木工,窥学术,贯西中,相期同造最高峰。
璨兮如金在熔,璀兮如玉相攻。桃浓李郁,广座被春风。
宜诚笃,宜勤朴,基础坚,事功崇。文轨车书郅大同。
璨兮如金在熔,璀兮如玉相攻。桃浓李郁,广座被春风。
宜诚笃,宜勤朴,基础坚,事功崇。文轨车书郅大同。 [52] 

西南交通大学学校领导

编辑

西南交通大学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常委、党委书记王顺洪
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校长徐飞
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晏启鹏、桂富强
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学龙
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健梅、蒲云、冯晓云、姚发明、何川
副校长
周仲荣
党委常委沈火明 [53] 

西南交通大学历任领导

历任党委书记
  
姓名任期
顾稀1954年08月至1958年09月
钱应麟1958年09月至1960年07月
顾稀1960年07月至1962年12月
阎焘-
刘圣化1978年09月至1983年
王润霖1983年10月至1993年05月
李植松-------------
胡正民-------------
柯尊平1999年至2000年
顾利亚2001年至2014年9月
历任校长
  
时期历任校长(总办/监督/坐办/院长)任期
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时期
1896年5月至1900年9月
吴调卿 (总办)1896年夏
罗仙桥(监督)1897年10月至1898年秋
胡叔博(监督)1898年秋至1898年冬
蓝轶符(监督)1899年春至1900年9月
唐山铁路学堂时期
1905年5月至1906年3月
梁如浩(总办)1902年5月至1905年7月
周寿臣(总办)1905年7月至1906年9月
山海关内外路矿学堂时期
1906年3月至1908年1月
方伯梁(监督)1905年7月至1908年6月
唐山路矿学堂时期
1908年1月至1912年7月
罗敦曧(坐办)1908年1月至1908年6月
熊崇志(监督)1908年6月至1912年7月
唐山铁路学校时期
1912年7月至1913年9月
赵仕北1912年7月至1916年8月
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时期
1913年9月至1921年7月
骆通1916年8月至1917年7月
章宗元1917年7月至1920年6月
刘式训1920年6月至1921年7月
交通大学唐山分校时期
1921年7月至1922年7月
叶恭绰(交通大学总校校长)1921年5月至1922年5月
1921年7月至1922年7月
陆梦雄(交通大学总校长)1922年5月至6月
关赓麟1922年6月至1922年7月
交通部唐山大学时期
1922年7月至1928年2月
俞文鼎1922年7月至1923年1月
刘式训1923年2月至1924年11月
孙鸿哲1924年11月至1926年1月
茅以升1926年1月至1926年6月
胡仁源1926年3月至1926年6月
常荫槐1926年6月至1927年9月
唐山交通大学时期
1928年2月至1928年6月
程崇1927年9月至1928年5月
第二交通大学时期
1928年6月至1928年9月
王伯群1928年7月至1928年冬
孙鸿哲1928年6月至1928年9月
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时期
1928年9月至1931年8月
孙科(总校)1928年11月至1930年10月
孙鸿哲1928年9月至1929年5月
郑华1929年2月至1929年9月
黎照寰(总校校长)1930年10月至1944年冬
李垕身1929年9月至1930年5月
李书田1930年5月至1932年7月
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时期
1931年8月至1942年1月
1932年8月至1937年10月
茅以升(代)1938年2月至1938年5月
茅以升1938年5月至1942年4月
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时期
1942年1月至1946年8月
胡博渊1942年4月至1943年8月
罗忠忱1943年8月至1945年6月
顾宜孙1945年6月至1946年8月
国立唐山工学院时期
1946年8月1949年7月
顾宜孙1946年8月至1949年3月
唐振绪(代行院务)1949年1月至1949年3月
唐振绪1949年3月至1949年7月
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时期
1949年7月至1950年8月
茅以升(总校校长)1949年10月至1950年8月
唐振绪(主任委员)1949年7月至1950年9月
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时期
1950年8月至1952年5月
茅以升(总校校长)1950年8月至1952年5月
顾稀(代)1950年9月至1951年7月
顾稀1951年7月至1957年10月
唐山铁道学院时期
1952年5月至1972年3月
白铁岩(代)1956年8月至1957年6月
钱应麟1957年10月至1959年12月
顾稀1959年12月至1966年2月
杜景云1966年2月至1973年1月
西南交通大学时期
1972年3月——
杜景云(革委会主任)1973年1月至1973年11月
戈平(主持校务)1973年11月至1978年3月
沈正光(主持校务)1978年3月至1978年8月
刘圣化1978年8月至1982年1月
阎涛1982年1月至1983年10月
王润霖1983年10月至1985年10月
沈大元1985年10月至1993年6月
孙翔1993年6月至1995年3月
胡正民1995年5月至1997年12月
周本宽1997年12月至2007年2月
陈春阳2007年2月至2013年9月 [54] 

西南交通大学杰出校友

编辑
截至2018年10月,培养和造就了以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黄万里等为代表30余万栋梁英才,师生中产生了3位“两弹一星”元勋、60位海内外院士和24位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改革开放以来轨道交通领域产生的院士几乎全部出自西南交通大学。 [3]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吴自良姚桐斌陈能宽--------------------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林同骅茅以升--------------------
中央研究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严东生-------------------------
英国皇家学会会士
胡春农
-------------------------
英国皇家建筑院院士
黄匡源-------------------------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李树深------------------------------
中国科学院院士
翟婉明李树深曹建猷
-----
刘宝珺刘仙洲-----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丁荣军任辉启田红旗卢春房---------------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徐恭义 蒋先国王长进
刘培硕高宗余彭一刚冉理杨秀仁马庭林张敏
朱颖肖明清孙树礼--------------------
知名学者、专家教授
朱泰信
史家宜
李泳
李静波
茅以新
陈克济
余瑞础
沈智扬
马如璋焦善庆王柢郭耀煌王家素黄万里杜镇远
劳远昌谢用九邓以纯简根贤殷之澜路湛沁薛卓斌
孟尔盛王其昌郭霖蓝田郭彝杨志忠涂善东
连级三罗明燏梁绰余郭可詹翁心源侯家源吴鹿鸣
潘承孝张熙年胡为柏叶开沅王润秦同洛任恩恩
党政军界校友
王宪魁刘志军柯尊平廖少华谢庆生卢春房蔡庆华
张辛泰巩德顺马麟金国生钮小明卢秀珍徐采栋
蔡延松赵祖康华国英何华武曾涌泉石衡向迪琮
温应星唐君铂吴钰柳克述高步昆罗孝然萧来潮
王洵才余明德施嘉干顾康乐葛天回萧理纷朱望瑜
庆承道裴益祥李中襄王华棠武可久刘继曾王银彪
罗霞王晓栋唐坚包惠彭勇柴永强李佳
任辉启何忠友李文新黄平郑健房灵敏李静
侍俊黄敏严贺祥苏呈祥曹俊杰王一宏石大华
苏全利李树深刘任远陈仁福朱忠节谭真武怀让
陈鸿楷严铁生罗孝登胡博渊杨纪珂蒋崇璟麦保曾
宋金升凤懋润李温平周赞邦肖瑾罗程李镇南
李特 王文景力一
商界校友
史善新
赵吉彬
孟凤朝 刘辉朱本珍朱颖黄卫中
徐敦美张骥翼李晓宁刘飞香刘汝臣周天想唐克林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收起

哎呀,运营同学,这个模块离家出走了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