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
武汉理工大学
外文名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简    称
武理工
创办时间
1898年
类    别
公立大学
类    型
理工类
属    性
全国重点大学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11工程 
985平台 
111计划 展开
属性
全国重点大学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11工程 
985平台 
111计划
自主招生
卓越计划
国防生 收起
主管部门
教育部
现任领导
张清杰
专职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
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
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1人
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1人
本科专业
90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
专业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 [7]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2个
二级学科7个
重点培育学科1个
院系设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航运学院等
校    训
厚德博学,追求卓越
校    歌
《卓越之歌》
地    址
马房山校区: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
余家头校区:武汉市武昌区和平大道1178号
院校代码
10497
主要奖项
《泰晤士报》亚洲大学百强第49位(2014年 )
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奖励14项(2010年以来)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3年)
知名校友
欧进萍罗清泉南策文李永安丁烈云韩德君方斌正
学科竞赛
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本科)100强(第1名)

武汉理工大学历史沿革

编辑
学校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清朝末期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湖北工艺学堂,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分属于教育部、交通部、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而成。
武汉工业大学
1948年4月,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军区军工部党委决定在哈尔滨建立一所军事工业学校,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东北兵工专门学校),由东北军区军工部部长何长工担任名誉校长。
1948年11月,何长工到沈阳为学校选址,学校由哈尔滨迁至沈阳。
1958年9月,建工部组建北京建筑工业学院。
1949年3月,学校分为预科和本科,预科学制1年,本科4年。同年,东北兵工专门学校(部分)迁往沈阳沈河区青年公园湖旁,改建为东北建筑工程学校,后相继发展为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1959年,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本科部分)并入北京建筑工业学院。
1960年,北京建筑工业学院成为建筑工程部部属重点院校 。
1969年10月,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南迁至湖南常德。
1971年7月,北京建筑工业学院搬至湖北武汉与同属建工部的武汉建筑工程学校(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更名为湖北建筑工业学院。
1978年2月,湖北建筑工业学院被列为新增的全国重点大学,重新新划归国家建筑局领导,并更名为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武汉建材学院在原北京建筑工业学院旧址成立了北京研究生部。
1981年,学校获得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结构工程等7个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
1981年7月,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部分)分建武汉城市建设学院
1985年8月,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更名为武汉工业大学
1986年,“结构工程”学科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增加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获得正、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
1987年,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得国家计委批准。
1988年,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被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该学科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1997年9月,武汉工业大学通过“211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审核,成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1998年,武汉工业大学由建材总局所属划归为教育部,成为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
1946年,国立武昌海事职业学校、广东省立潮汕高级商船职业学校(部分)合并组建国立武昌海事学校。
1949年,中南交通学院,由刘惠农同志任院长,曹海波为副院长。
1952年,大连海运学院、上海海运学院等高校船舶专业并入中南交通学院。
1954年,大连海运学院(航运专业)并入中南交通学院,中南交通学院更名为武汉河运学院。
1957年,武汉交通学院更名为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1957年,全国多所高校水运专业并入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1963年,上海海运学院内燃机专业、大连海运学院船机等专业并入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1963年,交通部属院校进行专业调整时,水运管理和水运经济专业调整到上海海运学院。
1981年,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等4个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4年,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2年7月,武汉河运专科学校(前身为国立潮汕高级商船学校)并入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1993年11月,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更名名为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在全国范围开始一本招生。
1996年12月,交通部与湖北省签署共同建设武汉交通科技大学的协议。
1998年,武汉交通科技大学部分学科通过211工程预审。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
1958年10月27日,武汉工学院创建。
1960年,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汽车制造专业并入武汉工学院
1961年,湖北工学院、湖北化工学院并入武汉工学院。
1958年,湖北化工学院创建。
1958年,湖北工学院创建。
1970年,武汉工学院、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湖北农机学院。
1979年,武汉工学院恢复名称。
1983年9月,由机械部划归为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领导。
1995年,武汉工学院更名为武汉汽车工业大学
1997年,武汉汽车工业大学通过了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部门预审。
武汉理工大学
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分属于教育部、交通部、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的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武汉理工大学。
2008年,学校首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8] 
2013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9] 
2016年10月9日至10日,武汉理工大学召开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大会。会上,学校为创业学院揭牌,拟设全国首个创业管理专业。 [10] 
2016年10月18日,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陈文与高邮市委书记勾凤诚共同为武汉理工大学高邮研究院揭牌。
2017年9月,武汉理工大与青岛蓝谷管理局、青岛市科技局、青岛市教育局、即墨市政府、青岛海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武汉理工青岛研究院共建协议,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正式落户蓝谷。 [11] 
2017年9月,武汉理工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12] 
2018年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13] 

武汉理工大学办学规模

编辑

武汉理工大学院系设置

截止2013年,学校共设有23个学院、2个继续教育学院、1个职业技术学院。
本科生、研究生教育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4]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 [15-16]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学院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17]  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8]  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部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络继续教育
武汉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

武汉理工大学学科建设

学校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理、工、经、管、艺术、文、法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有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材料学科、工程学科、化学学科和物理学科4个学科进入了世界ESI学科排名的前1%。现有本科生专业89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15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8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2个。现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7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3个、国家国际化示范学院1个、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 [6]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12]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矿物加工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水声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部级重点学科
结构工程
采矿工程
矿物加工工程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机械设计及理论
轮机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湖北省优势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湖北省特色学科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矿物加工工程
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
力学
机械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土木工程
矿业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新闻传播学
湖北省二级重点学科
产业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艺术学
设计艺术学
动力机械及工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
应用化学
环境工程
技术经济及管理
固体力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车辆工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岩土工程
结构工程
采矿工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广告学编辑出版学
国家特色专业
动画
通信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车辆工程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工业设计专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轮机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国际经济与贸易
土木工程
物流工程
工程力学
物联网工程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湖北省品牌专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
轮机工程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通信工程
工业设计
材料科学与工程
土木工程
矿物加工工程
工程力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交通运输
物流工程
矿物资源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
电子信息工程
工商管理
卓越工程师专业
矿物加工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复合材料与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车辆工程
汽车服务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
热能与动力工程
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
自动化
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土木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
交通运输
物流工程
海事管理
船舶与海洋工程
包装工程
工程力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
  • 学位授权
博士学位授予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
工学
力学
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
信息与通信工
计算机科学与技
土木工程
矿业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
----
----
----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
----
艺术学
设计学
艺术学理论
----
----
----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
----
----
----
二级学科博士点
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
----
----
----
法 学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
文 学
设计艺术学
----
----
----
----
工 学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固体力学
流体力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程力学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车辆工程
工业工程
汽车运用工程
材料物理与化学
物流技术与装备
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
建筑材料与工程
复合材料学
光电子及信息材料
生物材料学
新能源材料
动力机械及工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
通信与信息系统
计算机应用技术
岩土工程
市政工程
历史城市与建筑修复工程
智能结构及其系统信息化
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采矿工程
矿物加工工程
安全技术及工程
道路与铁道工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公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物流管理
智能交通工程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
设计制造
轮机工程
水声工程
船舶与海洋环境保护
海洋工程结构
水上运动装备工程
舰船电力推进及自动化技术
环境工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桥梁与隧道工程
结构工程
----
----
----
----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
金融工程与管理
创新工程与管理
工程与项目管理
科技与教育管理
企业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
硕士学位授予点
一级学科硕士点
哲学
哲学
----
----
----
----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
----
----
法学
法学
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
----
教育学
教育学
----
----
----
----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
----
----
----
理学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统计学
----
工学
力学
机械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建筑学
土木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矿业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软件工程
城乡规划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
----
医学
药学
----
----
----
----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
----
----
艺术学
艺术学理论
美术学
设计学
----
----
二级学科硕士点
教育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
----
----
----
----
史学
中国近现代史
----
----
----
----
工学
动力机械及工程
电机与电器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
管理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
----
----
----
----
专业学位授予点
工程硕士学位点
工业设计工程
矿业工程
安全工程
环境工程
材料工程
机械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工业工程
电子与通信工程
控制工程
电气工程
计算机技术
车辆工程
软件工程
建筑与土木工程
项目管理
动力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物流工程
化学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
----
----
工商管理硕士
MBA
----
----
----
----
----
公共管理硕士
MPA
----
----
----
----
----
艺术硕士
MFA
----
----
----
----
----
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
EMBA
----
----
----
----
----
法律硕士
JM
----
----
----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
材料科学与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力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矿业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艺术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环境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 学科评估
据教育部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 [19]  排名情况,武汉理工大学共有7个学科参评,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排在第5位。
代码
学科名称
排名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5
0824
船舶与海洋工程
6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11
0814
土木工程
19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24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26
0802
机械工程
29
2019年2月2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2018 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武汉理工大学在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本科)100强中位列全国第1名。 [20] 

武汉理工大学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4月,学校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交通部培训基地1个,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7门,湖北省精品课程64门。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国家级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机电工程实验实训中心
船舶运输实验实训教学中心
交通部培训基地交通部复合型财会人才培训基地
国家级精品课程
  
无机化学设计美学导论金属工艺学知识产权法英语语言学爆破工程
船舶建造工艺数字信号处理测试技术材料工程基础船舶辅机经济数学
毛邓三个代表信号与系统无机非金属材料设计概论材料科学基础
省级精品课程
  
光电技术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设计方法学物流系统工程中国造船史
通信原理传感器原理生产与运作管理马克思主义会计学原理大学生涯规划
汽车构造国际金融学计算机艺术设计基础信息理论与编码材料工程基础管理学原理
机械制造工程实训船舶建造工艺学流体力学发动机原理电子商务概论材料力学
人力资源管理轮机维护与修理书籍装帧设计大学物理实验线性代数产品设计原理
实验化学产业经济学汽车文化与人类文明CAD/CAM基础国际贸易知识产权法
数字信号处理数控技术经济数学毛邓三个代表财务管理英语语言学
机械设计汽车服务工程自动控制原理化工原理设计美学导论大学英语
金属工艺学结构力学爆破工程大学体育设计概论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
信号与系统机械原理测试技术无机化学船舶辅机计算机技术基础
大学物理工程力学电工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武汉理工大学师资力量

校园景色
校园景色(11张)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5533人 [21]  ,其中专任教师3248人 [21]  ,专任教师中教授686人,副教授129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共享院士3人,国家“千人计划”15人、“万人计划”1人,国家“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10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政府专项津贴等专家303人。
另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跨世纪人才基金”、“高校青年教师奖”等获得者40人次;省部级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26人次;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家级专家称号187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省政府专项津贴104人次;湖北省教学名师4人,建立了以院士、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首席教授、国家和省部级精品课程负责人领衔、结构合理的各支教学科研团队。
【两院院士及外籍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选矿工程专家——余永富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传感技术专家——姜德生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无机化学与材料科学家——郭景坤教授(共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力学和高压物理学家——经福谦教授(共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冶金和工程管理专家——张寿荣教授(共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顾金才(共享)
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无机材料国际著名专家、---苏宝连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赵东元教授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Charles Michael Lieber教授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南安普敦大学William Geraint Price教授
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日本东北大学Takashi Goto(後藤孝)教授
国际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美国密歇根大学Ctirad Uher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联盟 [22]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清杰 [23] 
【国家“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
张清杰赵修建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高孝洪陈定方王呈方陈诚书杨永谦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傅正义(1999)赵修建(2001)余家国(2006)华 林(2007)
曹学强(2008)孙涛垒(2013)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孙海虹(1996)
傅正义(1997)
张联盟(1999)
胡曙光(2004)
赵修建(2004)
华 林(2006)
余家国(2007)
陈文(2007)
官建国(2007)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傅正义(2003)刘正林(2003)王呈方(2003)
国家级教学名师】
刘 泉(2007)张联盟(2008)
教育部创新团队】
赵修建团队(2005)傅正义团队(2006)
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张清杰团队(2007)刘祖源团队(2007)
【国家级教学团队】
张联盟团队(2007)严新平团队(2008)刘 泉团队(2008)
特聘教授
孙志刚(2005)余家国(2005)郑伟涛(2005)
王为民(2006)水中和(2006)谭国龙(2006)
杨明红(2008)姜宏(2008)官建国(2006)
讲座教授
张树君李廷秋雷成旺
郭书祥刘鹏飞
【全国先进工作者】
姜德生(2005)
【全国优秀教师】
姜德生(2001)李卓球(2004)吴传生(2007)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赵修建(2001)傅正义(2004)
【全国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
高孝洪(2001)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周祖德(2002)
【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张安富(2006)李文锋(2006)吴传生(2006)黄立文(2006)王丽铮(2006)
刘祖源(2006)薛胜军(2006)张联盟(2006)陈 文(2006)张清杰(2006)
谢峻林(2006)张超灿(2006)江征风(2006)郑建启(2006)王玉杰(2006)
杨志勇(2006)雷家珩(2007)许之所(2007)潘长学(2007)徐东平(2007)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
陈 文(2002)华 林(200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徐 庆(2004)翟鹏程(2004)夏元友(2004)王为民(2004)孙志刚(2005)
王 皓(2005)张高科(2005)官建国(2005)李方敏(2005)沈 强(2005)
吴少鹏(2005)陈 红(2006)方 亮(2006)曾志刚(2006)周 建(2006)
木士春(2007)刘启明(2007)韩建军(2008)李春林(2008)曹明贺(2008)
王发洲(2009)赵文俞(2009)周静(2009)朱哲董丽杰(2010)吕林女(2010)
麦立强(2010)王传彬(2010)吴超仲(2010)杨明红(2010)郝华(2011)
黄进(2011)陶海征(2011)阳晓宇(2011)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入选者】
赵修建(1999)傅正义(1999)陈 文(2001)刘韩星(2001)唐新峰(2002)
【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
谢峻林(2000)周明凯(2000)王 钧(2000)张季如(2000)王立新(2000)熊传溪(2000)
胡曙光(2000)梅炳初(2000)刘韩星(2000)张东明(2000)王建中(2000)夏元友(2000)
瞿鹏程(2000)王继辉(2000)李新平(2000)陈 文(2000)张超灿(2000)钟 珞(2000)
曹明礼(2000)陈作炳(2000)陈晓明(2000)赵修建团队5人(2000)
【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获得者】
陈 文(2002)刘韩星(2002)严新平(2003)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
胡树华(2001)傅正义(2001)赵修建(2001)南策文(2001)邹早健(2001)
董力平(2001)蔡 军(2001)李百浩(2001)谢科范(2001)梅炳初(2001)
唐新峰(2001)余家国(2002)官建国(2002)王为民(2002)周 建(2003)
【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
孙海虹(2004)陈 辉(2004)
【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
杨建国(2003)
【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李世普(1990)柴苍修(1991)费 江(1991)黄金火(1991)黎德扬(1991)姜德生(1991)
汤忠谷(1992)王培根(1991)吴锦翔(1991)徐 达(1991)张仲甫(1991)赵其辉(1991)
赵玉林(1992)陈炳光(1993)陈宗良(1993)桂 馥(1993)姜家佩(1993)钱芝宇(1993)
王仁康(1993)张幼陵(1993)周祖福(1993)陈至刚(1994)乐全根(1994)倪嘉陵(1994)
聂春晖(1994)潘世荣(1994)王从祥(1994)王威孚(1994)薛亦瑜(1994)张 猛(1994)
张必铭(1994)左 林(1994)陈先咏(1995)程志煜(1995)方和平(1995)李腊元(1995)
林宗寿(1995)陆丰奎(1995)沈成武(1995)瞿伟廉(1996)张联盟(1997)陈 辉(1997)
傅正义(1997)李 波(1997)罗继相(1997)王华昌(1997)徐兆康(1997)陈 磊(1999)
陈昌巨(1999)陈晓明(1999)刘金华(1999)王斌球(1999)王为民(1999)赵修建(1999)
朱明健(1999)杨春金(2000)周祖德(2001)陶德馨(2001)胡曙光(2001)梅炳初(2001)
王立新(2001)魏纪林(2001)程森成(2003)张清杰(2003)刘韩星(2003)周 建(2003)
官建国(2005)黄志雄(2005)李文锋(2005)武星宽(2005)

武汉理工大学合作交流

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荷兰等国家的19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人才培养和科技合作关系,聘请了300余名国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战略科学家、客座和名誉教授。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获批建立了材料复合新技术与先进功能材料、高性能船舶关键技术、功能薄膜新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及工程应用、新能源汽车科学与关键技术等4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材料复合新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环境友好建筑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智能航运与海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3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09年以来,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意大利、荷兰、日本的著名高校建立了14个高水平国际合作研究平台,包括武汉理工大学—哈佛大学纳米联合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密歇根大学新能源材料技术联合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南安普顿大学高性能船舶技术联合中心等。2016年,学校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作建立的首个海外校区正式运行。 [6] 

武汉理工大学科学研究

编辑

武汉理工大学科研机构

截至2014年4月,学校在新材料、硅酸盐建筑材料、光纤传感技术、新能源、交通物流、机电汽车、信息技术和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建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及23个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基地。2008年,科技部批准在学校建立先进材料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009年,学校与哈佛大学建立了纳米技术联合实验室(WHUT-Harvard joint Nano Key Laboratory);2010年,学校与密歇根大学建立了新能源材料技术联合实验室;2012年,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建立高性能船舶技术联合中心,与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大学建立物联网技术联合实验室;2013年,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立混凝土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建立智能装备联合实验室。2011年,学校进入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产学研战略联盟。2014年,该校建立了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4] 
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交通安全应急信息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光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料电池与氢能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国防重点实验室特种功能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性能舰船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港口物流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绿色建筑材料及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水路公路交通安全控制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交通运输部重点实验室港口装卸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数字制造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燃料电池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矿物资源加工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宽带无线电通信与传感器网络重点实验室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光纤传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工业窑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电动机软启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产品创新管理研究中心湖北省危机与灾害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湖北省艺术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省技术中心湖北省粉体技术中心湖北省石膏工业技术中心
湖北省汽车悬架技术中心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硅酸盐材料研发推广中心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机电一体化研发推广中心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汽车零部件及测试中心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矿物加工研发推广中心
国家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材料研究与测试分析国家级检测实验室
国家体育总局
体育工程(水上运动装备)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国防教育办公室高校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
其他科研基地
武汉理工大学-哈佛大学纳米联合重点实验室
武汉理工大学设计研究院
长江海事研究中心
湖北省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
教育部MAPGIS软件应用中心
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研究中心华中实验室
武汉市城市水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
武汉市中国城市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
中交船舶与桥梁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武汉港机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中国船级社发动机排放检测中心
交通部节能培训中心
中国船级社油液检测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电动汽车研究院
武汉理工大学国际玻璃研究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非金属设计研究所
武汉理工大学智能运输系统研究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工程研究所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保护研究所
武汉理工大学摩擦学研究所
爆破研究所
环保研究所
通信技术研究所
嵌入式系统与技术研究所
测控技术研究所
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所
信息技术研究所
信息与电子工程研究所
3S技术研究所
智能信息研究所
信息传输研究室
水上交通安全与环境研究中心
高性能网络研究中心
并行分布式处理研究中心
智能技术与智能系统研究中心
企业应用软件研究中心(校企联合建设)
智能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教育部行动计划项目)
高温高压物理研究所
力学研究所
智能材料结构研究所
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材料与结构数值模拟研究所
静电研究所
复合材料结构与应用研究所
应用化学研究所
建材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
造船史研究中心
工程流体力学研究所
应用数学研究所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欧亚文化研究所

武汉理工大学科研成果

2011年,该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通用项目类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即张联盟教授主持完成的“连续梯度材料的共沉降可控制备新技术及其在动高压领域的应用”项目和胡曙光教授主持完成的“管磨开流选粉节能技术及其水泥绿色制成应用”项目);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通用类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即华林教授主持完成的“环类零件精密轧制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此外,该校李新平教授参与完成的某项目获得专用项目类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1年,孙涛垒教授主持的“仿生功能生物界面材料的合成与应用”项目获得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吴少鹏教授主持的“片麻岩沥青路面结构组合、材料组成设计与性能研究”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程金树教授主持的“高性能陶瓷窑炉成套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另外还有2个参与项目获得一等奖、6个主持项目获得二等奖,6个主持或参与项目获得三等奖。
2013年,学校科技经费7.189亿元。2013年,学校高科技产业销售收入15.96亿元。

武汉理工大学学术资源

  • 学术期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英文版)》
《交通科技》
《数字制造科学》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港口装卸 》
《交通企业管理》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船海工程》
《交通信息与安全》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建材世界》
《 理工高教研究》
《高教发展与评估》
《爆破》
  • 馆藏资源
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是由原武汉工业大学图书馆、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图书馆和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图书馆于2000年合并组建而成,是国家CALIS成员馆、CASHL成员馆、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湖北省“优秀级图书馆”,设立有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
截至2014年,图书馆有印本文献390余万册、各类中外文数据库大库63个(含子库219个);数据库包含电子图书457万册、电子期刊2.88万种、电子学位论文449万篇,还包括会议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等其他各类文献,内容基本涵盖了全校所有学科专业。此外,全校24个学院(部、所)分馆(资料室)在业务上接受图书馆的统一领导,与图书馆共同组成了图书馆系统,形成了覆盖全校的文献资源保障网络。 [25] 

武汉理工大学产业园区

武汉理工大学是国内唯一拥有光纤传感技术领域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单位,CCM技术生产膜电极技术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奖金奖,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以光纤传感器、高速船舶、电动汽车以及新材料、港口机械、先进制造等为代表的校办科技产业健康稳步发展,位于“武汉·中国光谷”占地880余亩(约58.7万平方米)的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是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园,已形成规模并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08年科技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3亿元,2009年销售收入12.1亿元,2010年销售收入15.8亿元。2008年底的有效专利总量居全国高校第十一位。

武汉理工大学文化传统

编辑
校标
武汉理工大学校徽包括校标和徽章,学校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确定时间为2008年1月。该方案以武汉理工大学的英文缩写“WUT”为基础,以动感的形式构成流畅的图形,形态和色彩组合上既有时代特征,又不乏理性与文化内涵。图案以流畅的线条和形体,形象地构成了“武汉理工大学”的英文缩写“WUT”,同时还呈现出汉字“山”的草书形式,具有流动、飘洒的“水”的表征。标志以旋转、交融、发散和飞扬的形体,动感、紧凑的造型反映了武汉理工大学“以人为本、求是创新、强化特色、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 [26] 
校训
2008年1月学校将“厚德博学,追求卓越”作为校训,主要有以下几层含义: [26] 
(1)突出德育为首、尊重知识的大学教育理念,与“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一脉相承,与学校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高素质人才目标相互呼应。
(2)崇尚和培养师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职业道德和强烈社会责任感;强调以德治校、依法办学。
(3)提倡理解包容,善于合作,文明诚信,创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
(4)鼓励兼容并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泛;鼓励学科交叉融合;鼓励拔尖人才成长,培育追求真知、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校风学风。
(5)以“整体水平国内一流,部分学科水平国际一流”为办学目标,强调艰苦创业,培养创新意识和持续创新能力,以国际化的视野和目标激励师生不断超越自我,成就非凡事业。

武汉理工大学学校荣誉

编辑
2018年11月,被教育部公示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7] 

武汉理工大学现任领导

编辑
党委书记信思金
校长张清杰
副校长严新平 张联盟 张安富 曾春年 康灿华 王乾坤
副书记夏江敬 信思金 万志建
纪委书记
夏江敬
参考资料: [28] 

武汉理工大学知名校友

编辑
学界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11研究所所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大连理工大学校长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维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戴逢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
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
聂祚仁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
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副主任,首批千人计划入选者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
澳大利亚蒙纳什大学教授、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
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
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程新
济南大学校长
美国路易斯安娜大学终身教授
武汉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贵州财经学院院长
湖北大学党委副书记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
郁钟铭六盘水师范学院校长 [30] 
五邑大学校长
海南大学副校长
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
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
中南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
华南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
刘海云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长安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
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
清华大学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海事大学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历史学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副总工程师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中国建材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
黄其柏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与汽车工程系主任
欧阳世翕
中国建材科学研究总院前院长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
陈功玉
中山大学教授、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
王田禾
英国HP技术陶瓷有限公司技术总裁,“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
刘学峰
中科院成都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
政界
中央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
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央纪委常委,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中央委员,西藏党委书记
张力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纪委书记
中央候补委员,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陈鸣明中央候补委员,贵州省副省长
王炯安徽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黄毅云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曹建方云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
河南省副省长、郑州市市长
原交通部副部长
国务院参事室原副主任
空军少将,广州军区空军建设局局长
交通部水运司司长
交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
李任芷
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司长
青海省委常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
翟久刚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
李青平
河北海事局局长
山东海事局局长
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副司司长
张骥
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
费志荣
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副司长
李力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
武汉市政协主席
武汉市市委副书记
武汉市副市长
朱正礼
海军局副局长
吉林省副省长、吉林省公安厅厅长
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赵 堔
河南省科技厅厅长
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常务副厅长
湖北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
饶中享
武汉海事法院副院长
高法新、舒正荣
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黄 强
长江航务管理局党委书记
魏志刚
长江航道局副局长
齐俊麟
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副局长
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
周建强
江苏省国资委主任
工商界
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原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董事长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党组书记
中国招商局集团董事长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神龙汽车公司总经理,东风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黄维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公司副总裁
深圳市盐田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材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总经理
江淮汽车集团副董事长、总裁、总经理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国中钢集团总裁、中钢股份董事长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党委书记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崔星太
中国联合水泥集团董事长
中商集团董事长,武商联董事、副总经理
中集集团副总裁
中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于国波
中国材料工业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肖家祥
中国建材股份副总裁、南方水泥总裁
王兵
中国建材副总裁兼北新建材董事长
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兼总裁
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聚友集团董事长
招商局集团副总裁、招商地产董事长
连云港鹰游集团董事长
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五菱集团副总经理
姚佐平、袁智军
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东风汽车公司顾问,原东风汽车公司产品总设计师
美国卡特彼勒技术研发(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卡特彼勒(通州)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玉华
武汉地铁集团总经理
胡显源
宗申动力总经理
蒋晓萌
尖峰集团董事长
李兴湖
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
阮祥发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董事、党委副书记
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樊)主任
刘启明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力军
天津港集团副总裁
喻振东
连云港港口集团副总裁
东风汽车公司研究院院长
符敦鉴
上海振华港机公司副总经理
李青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朱佑兰
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向爱国
武汉港迪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赪石
西安船舶设备工业公司总经理
莫鉴辉
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总经理
刁铁力
中国船级社广州分社总经理
王志刚
中国船级社武汉分社总经理
张 凯
中国船级社南京分社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朗坤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孙玉峰
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翼
湛江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王冬成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赵家新
中国武汉高科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
包剑英
山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铮
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庞剑
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首批"千人计划"
扬子江船业集团副董事长、新扬子船厂总经理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小峰
陕汽总工程师兼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
刘伟
中国重汽集团副总经理
兰建文
陕西秦岭水泥集团董事长
蒋光建
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云清田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公司副总经理
舒 健
湖北三环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徐辉
宇通客车副总经理
时风集团总裁
洛玻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英菲尼迪中国事业总部总经理
广西鱼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文艺界
钟子炫中国内地著名华语男歌手、演员、模特
王云峰歌手、独立音乐人、电气工程师,第6届吉他中国木吉他大赛民谣原创组冠军。 [31] 

武汉理工大学校区设置

编辑
学校占地面积4000余亩(267万余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逾156万平方米,四座现代化图书馆(分别是东院图书馆、西院图书馆、南湖图书馆和余区图书馆)藏书390余万册。
马房山校区
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构成,有东院、西院、鉴湖以及南湖新校区。
马房山校区
马房山校区(21张)
主要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文法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体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网络(继续)教育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等19个学院。
余家头校区
余家头校区是武汉交通科技大学的原校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交通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物流工程学院、航运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分布在此校区。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收起
词条标签:
中国高校 公办高校 211高校 理工类高校 教育部隶属高校 湖北高校 本科高校 大学 科研机构 中国大学

哎呀,运营同学,这个模块离家出走了 ::>_<::